清代诗人
俞樾(1821—1907),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城关乡南埭村人。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
吴藻(1799—1862),字苹香,号玉岑子,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先世徽籍,父业商,嫁同邑黄姓商人,终身抑郁无欢。道光十七年(1837年)移居嘉兴南涛,筑“香南雪北庐”,与古城野水为伴,皈依禅宗以终。著有《花帘词》、《香南雪北词》两种。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道州(湖南道县)人。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出任四川学政。后因故罢官。在山东、湖南、浙江等地书院讲学。精小学。为晚清宋诗派主要诗人。有《东洲草堂诗集》。
洪升(1645—1704),字畴思,号稗畦,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生于世宦之家,康熙七年(1668)北京国子监肄业,20年均科举不第,自衣终身;晚年归钱塘,生活穷困潦倒。康熙四十三年,曹寅在南京排演全本《长生殿》,洪升应邀前去观赏,事后在返回杭州途中,于乌镇酒醉后失足落水而死。洪升与孔尚任并称“南洪北孔”。
丘逢甲(1864—1912),字仙根,又字仲阏,号苍海、蛰仙,台湾苗栗人,祖籍广东蕉岭。近代诗人、爱国人士。光绪进士,官工部主事。甲午之战失败,日本割占台湾,他为义军统领。守台中抗日,兵败后内渡回广东原籍。辛亥革命后被选为中央参议院议员。他的诗饱含爱国主义精神,并能开拓新境。有《岭云海日楼诗抄》。
释敬安(1851—1912),俗名黄读山,字福馀,法名敬安,字寄禅,湖南湘潭县雁坪乡银湖塘人。少以孤贫出家,致力诗文,得王闿运指授,才思日进,入“碧湘诗社”。曾于宁波阿育王寺剜臂肉燃灯供佛,并烧二指使骈,自号八指头陀,曾任浙江天童寺方丈。辛亥革命后,当选为中华佛教总会会长,时湖南等地发生寺产纠纷,应众邀入京请愿,到京未达目的,即卒于法源寺。生平颇有诗名,殁后杨度为刻《八指头陀诗文集》。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云台,清东苏仪征(今属江苏)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嘉庆、道光年间,历任户、工、兵部侍郎,浙、闽、赣诸省巡抚,两广、云贵总督,迁体仁阁大学士,卒谥文达。平生以治经学、考据著名。历官所至,以提倡学术自任。在浙设诂经精舍,在粤立学海堂。撰《十三经注疏校记》,主编《经籍纂诂》,汇刻《皇清经解》。其文崇尚骈丽,其诗出入中晚唐与两宋。
阮元的诗
24首汪中(1745—1794),字容甫,江都(今属江苏扬州)人。与阮元、焦循同为“扬州学派” 的代表。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选为拔贡,后绝意仕进。遍读经史百家之书,卓然成家。能诗,工骈文,所作《哀盐船文》,为杭世骏所叹赏,因此文名大显。精于史学,曾博考先秦图书,研究古代学制兴废。著有《述学》《广陵通典》《容甫先生遗诗》等。
汪中的诗
131首陈恭尹(1631—1700),字元孝,号半峰,晚号独漉山人,广东顺德人。十二岁丧母,十四岁明亡,十五岁补南明唐王朝诸生而同年唐王兵败被杀,十七岁时父亲陈邦彦因参加桂王朝抗清被捕就义,全家遇难,只他一人幸免逃匿。因继父志,不肯事清,辞家远游。后筑室羊城之南,以诗文自娱,自称罗浮布衣。与屈大均、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家”。工诗,沉郁顿挫,多写亡国之痛。有《独漉堂集》。终生不在清朝应试和出仕,保持遗民志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