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出处出自唐代王昌龄的《答武陵田太守

释义曾经像信陵君的门客那样得到您的礼遇,今后一定不忘知遇之恩。

答武陵田太守

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作品简介

《答武陵田太守》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一首五言绝句,开头两句,写了诗人自己的志向和对朋友的情谊,后两句则用大梁客和信陵君的典故,进一步把朋友间的友谊具体化。这个典故的运用,贴切自然,令人遐想,省却了诗人许多笔墨。

创作背景

王昌龄在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被贬岭南,次年北归,出任江宁县(今属江苏南京)丞 [7]。天宝六年(747年)因“不护细行”,不久又由江宁县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黔阳西南)尉,诗人从江宁至龙标,溯江而上经洞庭湖至武陵,然后沿沅江至龙标。当他到达武陵郡时,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于心情特别不好的时候,受到了田太守的热情招待。在武陵盘桓了多日,于天宝九年(750年)冬到天宝十年(751年)春,写下《答武陵田太守》这首诗。

作者简介

王昌龄

王昌龄(七绝圣手)

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690—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汜水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晚年贬龙标尉。因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擅长七绝,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也有愤慨时政及刻画宫怨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昌龄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