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出处出自清代李鸿章的《临终诗

释义秋风肃杀,吹着这残破的宝剑,身为孤臣,泪流满面,落日的余晖照着旌旗和大将坛。

临终诗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作品简介

《临终诗》是清代诗人李鸿章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以车马劳顿、鞍不离身的形象描绘,展现出诗人终身为国家奔波忙碌的身影;颔联抚今追昔,感叹国家三百年来的坎坷命运;颈联以秋风、宝剑、孤臣泪的意象,勾勒出一幅悲壮的画面,寓示着自己身为孤臣的无奈与忠贞;尾联提醒人们,国家的危机尚未解除,海外的纷争与动荡依然存在。他呼吁人们不要对此等闲视之,而是要警醒、振作,共同为国家的未来努力奋斗。这首诗充满了深沉的忧国之情与悲壮的爱国之志,流露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族苦难的同情。

作者简介

李鸿章

李鸿章

晚清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

李鸿章(1823—1901),字少荃,晚号仪叟,清安徽合肥人。道光丁未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文华殿大学士、直隶总督,封一等肃毅伯。赠太傅,进一等侯,谥文忠。有《李文忠公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