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三日夜闻蝉

xiāng qīng zhuì liǔ dòng hǎo fēng shēng
wēi yuè chū sān xīn chán shēng
zhà wén chóu běi jìng tīng dōng jīng
yǒu zhú lín zhái bié lái chán zài míng
zhī chí shàng yuè shuí xiǎo chuán xíng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六月三日夜闻蝉》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前四句写诗人在苏州看到的景象;五六句写诗人触景生情思念家乡;七八句写诗人在异乡为异客的愁苦;最后两句写诗人联想自己家乡的场景,诗境清幽。诗人由景及情,浑然一体,造语清新,自然无拘束。

作者简介

白居易

白居易(诗魔)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太原(今属山西)人。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