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喻
译
注
赏 拼
shēng生
ér而
miǎo眇
zhě者
bù不
shí识
rì日
,
wèn问
zhī之
yǒu有
mù目
zhě者
。
huò或
gào告
zhī之
yuē曰
:
“
rì日
zhī之
zhuàng状
rú如
tóng铜
pán盘
。
”
kòu扣
pán槃
ér而
dé得
qí其
shēng声
,
tā他
rì日
wén闻
zhōng钟
,
yǐ以
wéi为
rì日
yě也
。
huò或
gào告
zhī之
yuē曰
:
“
rì日
zhī之
guāng光
rú如
zhú烛
。
”
mén扪
zhú烛
ér而
dé得
qí其
xíng形
,
tā他
rì日
chuāi揣
yuè樾
,
yǐ以
wéi为
rì日
yě也
。
rì日
zhī之
yǔ与
zhōng钟
、
yuè龠
yì亦
yuǎn远
yǐ矣
,
ér而
miǎo眇
zhě者
bù不
zhī知
qí其
yì异
,
yǐ以
qí其
wèi未
cháng尝
jiàn见
ér而
qiú求
zhī之
rén人
yě也
。
dào道
zhī之
nán难
jiàn见
yě也
shèn甚
yú于
rì日
,
ér而
rén人
zhī之
wèi未
dá达
yě也
,
wú无
yǐ以
yì异
yú于
miǎo眇
。
dá达
zhě者
gào告
zhī之
,
suī虽
yǒu有
qiǎo巧
pì譬
shàn善
dǎo导
,
yì亦
wú无
yǐ以
guò过
yú于
pán槃
yǔ与
zhú烛
yě也
。
zì自
pán盘
ér而
zhī之
zhōng钟
,
zì自
zhú烛
ér而
zhī之
yuè龠
,
zhuǎn转
ér而
xiàng相
zhī之
,
qǐ岂
yǒu有
jì既
hū乎
?
gù故
shì世
zhī之
yán言
dào道
zhě者
,
huò或
jí即
qí其
suǒ所
jiàn见
ér而
míng名
zhī之
,
huò或
mò莫
zhī之
jiàn见
ér而
yì意
zhī之
,
jiē皆
qiú求
dào道
zhī之
guò过
yě也
。
rán然
zé则
dào道
zú卒
bù不
kě可
qiú求
yú欤
?
sū苏
zǐ子
yuē曰
:
“
dào道
kě可
zhì致
ér而
bù不
kě可
qiú求
。
”
hé何
wèi谓
zhì致
?
sūn孙
wǔ武
yuē曰
:
“
shàn善
zhàn战
zhě者
zhì致
rén人
,
bú不
zhì致
yú于
rén人
。
”
zǐ子
xià夏
yuē曰
:
“
bǎi百
gōng工
jū居
sì肆
,
yǐ以
chéng成
qí其
shì事
,
jūn君
zǐ子
xué学
yǐ以
zhì致
qí其
dào道
。
”
mò莫
zhī之
qiú求
ér而
zì自
zhì至
,
sī斯
yǐ以
wéi为
zhì致
yě也
yú欤
?
nán南
fāng方
duō多
mò没
rén人
,
rì日
yǔ与
shuǐ水
jū居
yě也
,
qī七
suì岁
ér而
néng能
shè涉
,
shí十
suì岁
ér而
néng能
fú浮
,
shí十
wǔ五
ér而
néng能
fú浮
mò没
yǐ矣
。
fú夫
mò没
zhě者
qǐ岂
gǒu苟
rán然
zāi哉
?
bì必
jiāng将
yǒu有
dé得
yú于
shuǐ水
zhī之
dào道
zhě者
。
rì日
yǔ与
shuǐ水
jū居
,
zé则
shí十
wǔ五
ér而
dé得
qí其
dào道
;
shēng生
bù不
shí识
shuǐ水
,
zé则
suī虽
zhuàng壮
,
jiàn见
zhōu舟
ér而
wèi畏
zhī之
。
gù故
běi北
fāng方
zhī之
yǒng勇
zhě者
,
wèn问
yú于
mò没
rén人
,
ér而
qiú求
qí其
suǒ所
yǐ以
fú浮
mò没
yǐ矣
,
yǐ以
qí其
yán言
shì试
zhī之
hé河
,
wèi未
yǒu有
bú不
nì溺
zhě者
yě也
。
gù故
fán凡
bù不
xué学
ér而
wù务
qiú求
dào道
,
jiē皆
běi北
fāng方
zhī之
xué学
mò没
zhě者
yě也
。
xī昔
zhě者
yǐ以
shēng声
lǜ律
qǔ取
shì士
,
shì士
zá杂
xué学
ér而
bú不
zhì志
yú于
dào道
;
jīn今
zhě者
yǐ以
jīng经
shù术
qǔ取
shì士
,
shì士
qiú求
dào道
ér而
bú不
wù务
xué学
。
bó渤
hǎi海
wú吴
jūn君
yàn彦
lǜ律
,
yǒu有
zhì志
yú于
xué学
zhě者
yě也
,
fāng方
qiú求
jǔ举
yú于
lǐ礼
bù部
,
zuò作
《《
rì日
yù喻
》》
yǐ以
gào告
zhī之
。
作品简介
《日喻》是宋代诗人苏轼所创作的一篇善于用形象比喻的议论文。该文大意为:以一个盲人识日的生动事例来作比喻,说明要亲自观察,不要以耳代目,才能获得完整的知识。写作上用比喻导入正题,指出“道之难见也甚于日”,阐明盲人识日的道理:因辗转“相之”,谬之千里,结果闹出笑话,非常形象地说明缺乏实践经验,无切身感受,只从别人那里转述第二手材料,就不可避免地得出盲目的结论,强调了深入实地调查,获得直接经验的重要性。勉励人们要脚踏实地的求学论道。
作者简介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