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口风雨留三日

chéng sān fēng chuī xiǎo shì rén jiā zhǐ cài shū
shuǐ yuǎn shān cháng shuāng shǔ shēn xián xīn chōng chú
wēng cóng páng shè lái shōu wǎng shì lín yuān xiàn
yǎng zhī jiān chén chuāng guī liǎo cán shū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池口风雨留三日》是宋朝著名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元丰三年(1080年)秋,黄庭坚自汴京归江南,赴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任县令。途经安徽贵池,遇风雨,在池口镇逗留了三天,写了《池口风雨留三日》这首清新有味的诗。

全诗首两句写小城风雨,次两句写鸟。写景写物,自然生动。临渊而不羡鱼,暗示自己与世无争的恬淡心情。“仰俯”一句则颇有哲理诗的味道,须弥之间,便已陈迹,宇宙万物也不过如是。最后一句则为黄庭坚心声:还是向往对着暮窗,自由自在地读书的生活。全诗也抒发了作者抱负难实现的抑郁、归隐情怀。

作者简介

黄庭坚

黄庭坚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年间进士。宋哲宗时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因修史“多诬”遭贬。早年以诗文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诗以杜甫为宗,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论,风格奇硬拗涩,开创江西诗派,在宋代影响颇大。又能词。兼擅行书、草书,为“宋四家”之一。有《山谷集》《山谷琴趣外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