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过张见阳山居赋赠

车尘马迹纷如织,羡君筑处真幽僻。柿叶一林红,萧萧四面风。

功名应看镜,明月秋河影。安得此山间,与君高卧闲。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菩萨蛮·过张见阳山居赋赠》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写对友人别墅的赞美,其向往之情毫无掩饰。下片写世间的功名利禄之事不过过眼云烟,表达出对官场斗争、人海沉浮的厌倦。全词借景抒情,看似套语,却露真情。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车尘马迹纷如织,羡君筑处真幽僻(3)柿叶(4)一林红,萧萧四面风。

到处都是车马奔走的纷杂景象,我真羡慕你找到这样一个幽静偏僻的住处。这里满山都是殷红的柿叶,听到的是四面萧萧的清风。

功名应看镜(5),明月秋河(6)影。安得此山间,与君高卧闲(7)

看镜中容颜渐老,感叹功名无成。真想让明月和银河与我们做伴,和你一起高枕而卧,隐居在这个山间。

注释

(1)菩萨蛮:词牌名,本唐教坊曲,又名《子夜歌》《重叠金》《花溪碧》,双调四十四字,用韵两句一换,凡四易韵,平仄递转。

(2)张见阳:即张纯修,字子敏,号见阳,容若好友。

(3)幽僻:幽静偏僻。

(4)柿叶:柿树的叶子,经霜即红 诗文中常用以渲染秋色。

(5)功名应看镜:看镜中容颜渐老,感叹功名无成。语出杜甫《江上》“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看镜:照镜子,常暗喻镜中容颜渐衰之意。

(6)秋河:银河。

(7)与君高卧闲:《楚辞·九辩》有“尧舜皆有所举任兮,故高枕而自适”,是成语“高枕无忧”的出处,《世说新语·排调》载高灵与谢安语,谓谢安“屡违朝旨,高卧东山”,后人遂以“东山高卧”比喻悠闲隐居、不问世事。

创作背景

康熙十八年(1679年)三月十五日,朱彝尊、陈维崧等人与容若有西山之游,宿于张纯修处。是年秋,张纯修已经出任阳江令。《菩萨蛮·过张见阳山居赋赠》词作于秋日,柿叶红遍,秋风四起,则作期当至晚为康熙十七年(1678年)。

文学赏析

上片写词人平日身在繁华都市之中,见惯了车水马龙,如今来到友人幽屑的山间,实在心生羡慕。对友人的别墅毫无掩饰地赞美,到处都是车马如龙,羡慕友人能寻到一个如此清幽的住处。在这里,眼见的是满山柿叶殷红,听闻的是四面萧萧清风,多么美丽。但是,容若出身钟鸣鼎食之家,享尽荣华,什么优美的住所他未曾见过,何需对友人的别墅艳羡不已。

下片说世间的功名利禄之事,只不过是镜中之月、河中之影而已。看镜中自己的容颜渐老,越发感慨功业无成。结尾两句“安得此山间,与君高卧闲”则直接地表达了纳兰也渴望归隐山林的愿望:真想和友人一道隐居在此,以明月和银河为伴,何等逍遥自在。至此,终于明白容若的真意,对见阳山庄的向往是假,对官场斗争、人海沉浮的厌倦才是真。容若真正想对友人说的,乃是结伴从红尘喧嚣中逃走吧,躲开这肮脏的一切。

《菩萨蛮·过张见阳山居赋赠》有景有情,借景抒情,看似套语,却露真情。纳兰性德虽身在高门广厦,内心深处“其于世味也甚淡,直视勋名如糟粕,势利如尘埃”。一位承平时代的贵公子,能够作如此之想,古今难得。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清代词人,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大学士明珠长子。出生于满州正黄旗。自幼天资聪颖,18岁考中举人。公元1676年中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曾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饮水词》。

参考资料

  • [1]纳兰性德.纳兰词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186
  • [2](清)纳兰容若著.苏缨注评,纳兰词.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07.第281页
  • [3](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30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