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来仙洞早发道中

shuāng fēng qīng qiū shēng xiāo shū
chōng xīng xiǎo yōu shì jiāng yǒu
chóng luàn fēi zhì dào xiá cǎo
qīng shǔ zǎo zhēng xiān
shí jiān liū chuī huǒ yán zhōng
yān fēng shàng chū lín xiāng yīng
xīn qíng shì zhàn shèng
xíng xìn zhòu guì fēi
复制 复制

作品简介

《游来仙洞早发道中》是明代诗人王守仁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是一首写景的诗。主要是描写去来仙洞途中的景致,动静相结合,小虫、草露、征夫、流水、雾蔼、啼鸟,有声有色。王守仁寄情于山水,但对道的追求却十分的挚着,在这首诗的最后,作者表示他最终的追求非是富贵行乐,而是道义,结尾两句由行乐联系到思想,使诗的主题大大升华。

作者简介

王守仁

王守仁

明代思想家、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

王守仁(1472—1529),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历任刑部主事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其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