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送杨长史赴果州》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抒写对友人远道入蜀的关切之情,以数目字的夸张手法描绘了官桥的巫祝,树丛的女神祠等蜀道上特有的风物,形象地表现了蜀地的险阻和风物的优美,具有超俗的画意和诗情。全诗浑然神秀,无迹可求。
译文注释
译文
褒斜(1)不容幰(2),之子(3)去何之。
褒斜道狭险容不下车辆,你这位君子离京将去哪里?
鸟道(4)一千里,猿声(5)十二时(6)。
险绝的鸟道绵延千余里,两岸猿啼会连续昼夜十二时!
官桥(7)祭酒(8)客,山木(9)女郎祠(10)。
官桥边有款待行人的祭酒巫客,林麓中掩映着女神的庙祠。
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11)。
分手之后我们只能同看明月,你且还多听子规而生归思!
注释
(1)褒斜:古道路名。因取道褒水、斜水二河谷得名。二水同出秦岭太白山 :褒水南注汉水 ,谷口在今陕西省勉县褒城镇北,斜水北注渭水,谷口在今陕西省眉县西南。通道山势险峻,历代凿山架木,于绝壁修成栈道,旧时为川陕交通要道。
(2)幰:车幔,代指车辆。
(3)之子:这个人。
(4)鸟道:险峻狭窄的山路。唐李白《蜀道难》诗:“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5)猿声:一种“猿啼”。
(6)十二时:古时分一昼夜为十二时,以干支为记。
(7)官桥:官路上的桥梁。
(8)祭酒:指出行的饯别酒。
(9)山木:山中的树木。
(10)女郎祠:陕西褒城县女郎山上有女郎祠,此处泛指女神祠庙。
(11)子规:杜鹃鸟。古代传说,它的前身是蜀国国王,名杜宇,号望帝,后来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悲啼不已。
创作背景
《送杨长史赴果州》此诗是王维的晚年作品,为送别友人杨济入蜀而作,当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
文学赏析
《送杨长史赴果州》此诗开头“褒斜不容幰,之子去何之”两句,明知故问,强调了蜀道之难,表明了对友人远行的担忧。颔联“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二句,一为空间,一为时间,真切具体地写出了友人行程之远,离别之久。颈联“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二句,通过对旅途情景的想象,表达了对友人入蜀旅途的关切。结尾“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两句是对别后的想象和对友人的嘱咐。
随着阅历的加深和艺术上的成熟,王维晚年的作品审美选择更加入妙,点染更加出人意料之外。这首诗兴韵寄于风土,诗中官桥的巫祝,树丛的女神祠,都是入蜀道上特有的风物。作者又善于用数目字加以夸张,一千里写尽鸟道,十二时写尽猿啼,完全避开了送别俗套,寥寥几笔就把蜀地的险阻和风物的优美写出来,具有超俗的画意和诗情。首尾两联写尽的关切和相思,浑然神秀,无迹可求。纪晓岚说“一片神骨,不必凡马空多肉”,的确道出了此诗的妙处。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59-160
- [2]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