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咏史

湿云全压数峰低。影凄迷,望中疑。非雾非烟,神女欲来时。若问生涯原是梦,除梦里,没人知。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江城子·咏史》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作。该词是一篇咏史之作,开头使用景语,营造了一种沉闷压抑的氛围;接下来一句再加以渲染,透露出淡淡的幽怀伤感,景中含情。再下一句引用楚襄王梦神女的典故,进一步烘托这梦幻一般的感受。结句点明这感受唯有自己能知,表达了凄迷寂寞、悲凉伤感的心情。全诗突出词人的心灵感受,借古代神话的爱情悲剧,概括古往今来的情感失落,抒发了词人迷惘悲凉的情绪。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湿云(1)全压数峰(2)低。影凄迷(3),望中疑。非雾非烟(4)神女(5)欲来时。若问生涯(6)原是梦,除梦里,没人知。

潮湿的云笼罩在巫山的几座山峰之上。远远望去,山影显得凄凉迷茫,让人疑惑不定。既不像雾霭,也不是朝云,应是巫山神女快要出现时候的祥瑞之云。如果问起神女的生活,那就如同梦幻一样,除非是在梦里,在现实世界是没人能够知晓的。

注释

(1)湿云:含有水汽的云,即将要下雨的浓云。

(2)数峰:这里指巫山。

(3)凄迷:景物凄凉迷茫。

(4)非雾非烟:祥瑞的云。

(5)神女:指巫山神女。

(6)生涯:生活。

文学赏析

《江城子·咏史》这首词是一篇咏史之作,其写法与一般的咏史不同,本词没有从某一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作为触媒入手,而是描写了作者自己的一种心灵感受,突出了如梦幻之感的独特体验。本词借巫山神女之故事,咏男女之间迷蒙的情事,似与史实无所关涉,词中所言,是作者对人间情事有所感,这种感觉似花非花,似雾非雾,道不明,理不清。

以景语起首,“湿云全压数峰低”,是运用了传统水墨山水画的“破墨”技法,使得词作从一开始就萦绕在如梦如幻的凄迷意境之中,在读者的心灵上产生了强烈的悬疑感。就在读者都沉浸在“湿云全压数峰低”这般“非雾非烟”的景象中时,词人又陡生奇特的想象,推出翩然而至的巫山神女,一句“神女欲来时”,使词作顿时充满了一种如梦幻般神秘莫测的离奇色彩,也让读者充满了幻想、期待和神往。唐代诗人李商隐曾在其《无题》诗中有这样的感叹:“神女生涯原是梦!”纳兰巧妙地化用了李商隐的诗句,将其改成设问的句式:“若问生涯原是梦”。既然眼前的这一切都是梦境,那么离开了梦境,来到现实世界,也就没有人能说得真切具体了,就连梦中的主人公亦是如此。从字面上看,词作中几乎看不出任何咏史的内容,相反倒是巫山神女迷蒙缥缈的梦境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实纳兰性德的独创之处正在于此,全词不是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生发感慨,而是借景写意,在形象的摹状中展示自己对历史的理性思考,把深邃厚重的历史哲理熔铸在空灵细腻的诗境之中,化虚为实。

《江城子·咏史》此词是以唐词单调形式写成的,在写法上是化抽象为具体,变咏史说理为诗情画意,用形象思维来表达理性观念,有理趣。纳兰这首小词,如梦境一般,其中隐含着不能为外人所言的痛苦哀伤,我们不知道这个令作者如此痴迷爱恋的女子是谁,也不知道他们之间曾经发生过什么,但她像巫山神女一样,在作者的生命中留下一道美丽而痛苦的划痕后,就倏忽不见,留下了难以言传的痛苦,由读者自己品味。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清代词人,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大学士明珠长子。出生于满州正黄旗。自幼天资聪颖,18岁考中举人。公元1676年中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曾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饮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