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夫应不识,岁久伐为薪。

出处出自唐代于武陵的《山上树

释义山中的樵夫们可能并不认识桂树,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遭遇斧钺之灾,沦为烧火的枯柴。

山上树

日暖上山路,鸟啼知已春。

忽逢幽隐处,如见独醒人。

石冷开常晚,风多落亦频。

樵夫应不识,岁久伐为薪。

作品简介

《山上树》是唐代诗人于武陵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联点明时节已至春天,诗人踏上寻访之路,心情愉悦;颔联说在山间偶遇桂花树,像一位清醒脱俗的隐士,有一种意外之喜;颈联转而描写山中环境的清冷与萧瑟;尾联说樵夫不识此树,会将其砍伐为薪材。这首诗咏写桂花,亦是写人,表达对有才之士不为世所识、所用的同情、担忧与伤感。

作者简介

于武陵

于武陵

唐代诗人

于武陵(?—?),名邺,以字行,京兆杜曲人(今陕西长安县南韦曲东)。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年)时,尝举进士,不称意,携书琴往于商洛、巴蜀间,或隐于卜中,存独醒之意。诗多五言,兴趣飘逸多感,每终篇一意,策名当时。《全唐诗》存其诗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