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落日古城角

落日古城角,把酒劝君留。长安路远,何事风雪敝貂裘。散尽黄金身世,不管秦楼人怨,归计狎沙鸥。明夜扁舟去,和月载离愁。

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何处依刘客,寂寞赋登楼。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水调歌头·落日古城角》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这首词是作者为送友人赴临安而作,词的上片充满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对友人之远行表示担忧。下片表达了对友人的期望之情,同时联想到了自身的遭遇,劝慰友人莫像班超一样有家难回。这首词是一首送别词,全词却都是在泼冷水,故作反语,借以讽刺朝廷政策的失当。通过这种写作手法,流露出作者壮志难酬,不被重用的郁闷和哀叹。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落日古城角,把酒劝君留。长安路远,何事风雪敝貂裘(2)。散尽黄金身世,不管秦楼(3)人怨,归计狎沙鸥(4)。明夜扁舟去,和月载离愁。

夕阳照在城墙的一角,我端起酒杯劝说您留下。京城离这里太远了,为什么还要穿着破旧的衣服冒着艰辛赶去呢?我担心你像苏秦一样盘缠用尽,还会遭到妻子的埋怨,不如早点归来,与沙鸥亲近为好。明晚月色下,你就要带着满身的离愁乘船而去。

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诗书万卷,致身(5)须到古伊周(6)。莫学班超投笔(7),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8)何处依刘客,寂寞赋登楼(9)

追逐功名利禄,恐怕是到老了以后才会罢休吧?饱读诗书,应该像古代的伊尹和周公一样为国事操劳。不要效仿班超投笔从戎,即使能够万里封侯,也会长期的滞留边疆,到老才能回来。在哪里可以找到可以依附的人呢?只怕是空自孤独寂寞,作《登楼赋》那样思念家乡的文章。

注释

(1)水调歌头:词牌名。唐朝大曲有《水调歌》,据《隋唐嘉话》,为隋炀帝凿汴河时所作。宋乐入“中吕调”,见《碧鸡漫志》卷四。凡大曲有“歌头”,此殆裁截其首段为之。九十五字,前后片各四平韵。亦有前后片两六言句夹叶仄韵者,有平仄互叶几于句句用韵者。

(2)敝貂裘:破旧的貂皮衣服。

(3)秦楼:汉乐府《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此以罗敷女指代妻室。唐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4)狎沙鸥:与沙鸥相近,指隐居生涯。

(5)致身:出仕做官。

(6)伊周:伊尹和周公,二人分别为商、周之开国勋臣。

(7)班超投笔:《后汉书·班超传》: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少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8)边州:边疆。

(9)何处依刘客,寂寞赋登楼: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避难荆州,依附刘表,曾登城作《登楼赋》,述其进退畏惧之情。这里是盼友人早归,庶几无寂寞之叹。

创作背景

《水调歌头·落日古城角》这首词约作于南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冬天,当时辛弃疾正在江东安抚司参议官任上,友人辞别前往临安,词人作此词送友人。

文学赏析

词上片充满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对友人之远行表示担忧。“落日古城角,把酒劝君留。”二句开篇点题,直接劝告友人不要远行。“长安路远,何事风雪敝貂裘。散尽黄金身世,不管秦楼人怨,归计狎沙鸥。”五句都是词人为友人感到担心,即言前路之艰难,又怕友人时运不济,像当年入秦的苏秦一样,最终落魄而归,招致亲戚朋友的冷落。用“归计狎沙鸥”的归隐山林之路,反衬追求功名利禄的道路上充满了艰难险阻。上片末句表达的是对友人一心向往功名富贵的感叹。

下片“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肯定了友人杰出的才学,希望友人此行能够获得成功,像伊尹和周公一样成为国之栋梁。同时词人又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劝慰友人不要一味为了功名富贵而像班超一样,有家难回。结尾处“何处依刘客,寂寞赋登楼”,乃是作者联系自身的境遇,自比王桀,感叹自己身似浮萍,漂泊不定,空自思乡,落得孤独寂寞。

《水调歌头·落日古城角》这首词充满了一种悲慨之情,通篇都是对友人求仕的劝解之辞,但实际上却是对朝廷不能重用人才,埋没人才,使友人和自己这样的有识之士壮志难酬,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讽刺与悲愤。

作者简介

辛弃疾

辛弃疾

南宋官员、将领,豪放派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

参考资料

  • [1]毛佩琦.辛弃疾词.万卷出版社.2009年6月1日.第30页
  • [2]叶邦义 注评.辛弃疾词选.黄山书社.2007-10-1.第68页
  • [3]辛弃疾.辛弃疾词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16-17
  • [4]王兆鹏等.中国历代词分调评注(水调歌头).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8.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