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落花诗

弱羽殷勤亢谷风,息肩迟暮委墙东。

销魂万里生前果,化血三年死后功。

香老但邀南国颂,青留长伴小山丛。

堂堂背我随余子,微许知音一叶桐。

复制 复制

作品简介

《正落花诗》是明末清初文学家王夫之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都以花自喻,运用象征手法,用花的个性喻诗人自己的个性,通过赞美落花与东风的较量展现花的的高尚品格,实则曲折地抒写了自己的坚贞气节,塑造了遗民志士的奋斗到底光辉形象。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弱羽殷勤(1)谷风(2),息肩迟暮(3)墙东(4)

如鸿毛轻轻东荡西摆抵抗着东风,到头来老迈力衰终于歇息在墙东。

销魂万里(5)生前果,化血(6)三年死后功。

生流离转徙意气尽付江山万里,热血化碧我死后应是抗清复明的成功。

香老(7)但邀南国颂(8),青留长伴小山丛(9)

花落结果该颂扬南国桔树意志不变,叶存香当赞美小山上桂树郁郁葱葱。

堂堂背我随余子(10),微许知音一叶桐。

落花大摇大摆背离我而混同尘俗,只有报秋的一片桐叶憧得我的初衷。

注释

(1)亢:同抗;

(2)谷风:东风。

(3)委:弃;

(4)墙东:避隐之地,《后汉书・逸民传》:“避世墙东王君公。”

(5)销魂万里:作者曾转徙于湘、粤、云、贵等地,以遣情怀。

(6)化血:《庄子・外物》说:“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为碧。”

(7)香老:指花落结果。

(8)南国颂:屈原作《桔颂》说桔树“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9)小山丛:汉代准南小山《招隐士》说,“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10)余子:平庸的碌碌无为的多余人。

创作背景

《正落花诗》此诗作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王夫之先后写过九十九首《落花诗》,以合阳九之数。因为花色红,红即朱,所以诗人借咏落花,凭吊朱明王朝的灭亡,抒写自己的民族气节。

文学赏析

此诗首联上句借漫舞空中的飞花努力抗御谷风,比喻自己早年积极从事抗清活动,下句借“飞花委落”,暗示自己晚年隐居著述,归做明朝遗民。末了“墙东”一词,出自《后汉书·逸民传》:“避世墙东王君公。”“汉”字喻明,“逸民”指遗民,“王”字则切合自己的姓氏。看似寻常,实际上却也是很有深意的。颔联上句字虽说万里之外落花飘零之前辛勤孕育的果实,不禁黯然魂销。实则是诗人回忆自己早年流离转徙于湖、广、云贵等地抗清复明的艰难生涯。下句借典表明自己始终如一的坚贞气节。颈联上句借屈原《橘颂》,表示诗人的志节坚定不移。纵然故国沦亡,抗清失败,甚至个人牺牲,也丝毫不会改变自己的初衷。下句用汉代淮南小山《招隐士》中的典故,显然暗示当时尚未被杀的南明永历帝桂王,树的青色仍在,还永久地伴随着小山上的桂树丛,这也正是诗人永远忠于故国旧君的象征。尾联借以慨叹知己之稀少,犹如顾炎武《精卫》末尾所说的:“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另外,唐人李咸用《秋日与友人言别》诗云:“数花篱菊晚,片叶井梧秋。”则以菊花与梧桐叶并举,而菊花是“岁寒”“后凋”之物,历来和松柏-一起被人们看作是气节坚贞的象征。所以,王夫之在这里许桐叶为知音,也可能在借用这个典故,以菊花来自喻,表明自已终老不变的民族气节。

《正落花诗》这首诗是咏物诗,但它表面上咏的是落花,实际上却写的是自己。诗歌通过赞美落花的高尚品格,曲折地抒写了自己的坚贞气节,塑造了遗民志士的光辉形象。

作者简介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思想家

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汉族,衡州府城南王衙坪(今衡阳市雁峰区)人。思想家、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为湖湘文化的精神源头,与黑格尔并称东西方哲学双子星座、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启蒙主义思想的先导者,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

参考资料

  • [1]陈器之主编.历代诗词曲千首精译 下: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09:第14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