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三山与客泛西湖

绿涨连云翠拂空。十分风月处,著衰翁。垂杨影断岸西东。君恩重,教且种芙蓉。

十里水晶宫。有时骑马去,笑儿童。殷勤却谢打头风。船儿住,且醉浪花中。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小重山·三山与客泛西湖》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主要福州西湖的优美景象,但透出作者自己的颓放与悲哀;下片承湖上美景,赋写自己与客人游湖的快乐,在快乐中也透出颓放之意。全词即景抒情,纯系白描,语浅意深,神迹双清,余味隽永。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绿涨连云翠拂空。十分风月处,著衰翁(3)。垂杨影断岸西东。君恩重,教且(4)芙蓉(5)

碧绿的湖水与天空的云连接在一起,一片翠蓝拂拭着天空。西湖的风光十分好看,却要我这个老头子住在这里。湖堤上的垂杨树影遮断了东西两岸。君王的恩情太深重了,照顾我这个老头子暂且在这里种芙蓉。

十里水晶宫。有时骑马去,笑儿童。殷勤却谢打头风(6)。船儿住,且醉浪花中。

在这个周回十多里的西湖里,还有闽王留下的水晶宫,我常去那里观赏,有时骑马去,儿童看见都笑我。在西湖游玩的时候,顶头风会给我增加不少的麻烦,但我却真情实意的感谢顶头风。船儿停住不走了,我们就在浪花中痛饮一醉吧。

注释

(1)小重山:词牌名,又名“小冲山”“柳色新”“小重山令”。双调五十八字,上下片各四平韵。

(2)三山:福州旧称。

(3)著衰翁:住老头子。衰翁是作者的自称。

(4)教且:且教,因协平仄而倒置。

(5)芙蓉:荷花的别名。

(6)打头风:逆风,即今所称顶头风。

创作背景

《小重山·三山与客泛西湖》这首词当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当时词人奉宋光宗赵惇之命,任福建提刑,并没有实现自己的建功立业的志向,只能寄情山水,故有颓放之意。

文学赏析

《小重山·三山与客泛西湖》是南宋词人辛稼轩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福建提刑任上。词人并没有实现自己的建功立业的志向,只能在颓唐之际寄情山水。

上片主要写三山即福州西湖的优美景象,但也透出作者自己的颓放与悲哀。首句以连云的湖水,拂天的翠柳,极写西湖的辽阔、饱满、绿意醉人。接二句写自己,写自己既得以住在风月最佳处,又与这最美的风月景象不相称。“衰翁”一词,可见其颓唐放逸的心情。“垂杨”一韵,接首句“翠拂空”而来,写自己领受了“厚重”的君恩,在西湖无柳处补种芙蓉的情态。

下片赋写自己游湖的快乐,在快乐中也透出颓放之意。首句承上文描写西湖之美的语句,再写西湖之美,但并不重复,因为此处是以“水晶宫”的想像,赋予西湖以神仙幻境般的神奇之美。“有时”两句,暗用晋代山简醉后倒载而为儿童所笑的典故,写自己在此喝得酩酊大醉,于是骑马归去时,不免为儿童辈所笑的情景,用以形容自己像山简一样的颓放。结韵为加一倍法抒情写怀,他说自己既然遭遇到迎面而来的逆风,那么就不再往前行船,索性酣醉于这被风激起的浪花中。以“打头风”象征阻碍他的政治力量,以“醉浪花”比喻自己的索性颓放,但也含有不为风浪所吓倒的风骨。

《小重山·三山与客泛西湖》全词用事浑化无迹,意境如同全为白描绘成,口语造就。因此神迹双清,馀味隽永。

作者简介

辛弃疾

辛弃疾

南宋官员、将领,豪放派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

参考资料

  • [1]唐圭璋.全宋词(三).北京.中华书局.1999.790
  • [2]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326
  • [3]傅德岷 卢晋.唐宋词鉴赏辞典.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145
  • [4]谢俊华.辛弃疾全词详注(下册).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6.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