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岳王墓》是元末明初诗人高启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点题,写岳飞千年遗恨,并借传说歌颂了英雄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颔联以前后对比,说明岳飞对宋室的无限忠诚;颈联写岳飞的被害,并借用典故谴责宋高宗;尾联抒写感慨,诗人既为南宋终于自取灭亡而慨叹,又为岳飞的屈死而悲愤。全诗的功过是非对照至为鲜明,感叹意味也厚重深挚,且意境清冷、凄迷感伤。
译文注释
译文
大树无枝向北风(1),千年(2)遗恨泣英雄。
岳王墓旁的大树没有一根枝条是向着北方,留下千年遗恨使英雄心伤。
班师诏(3)已成三殿(4),射虏书(5)犹说两宫(6)。
退兵的诏书已从朝廷发出,岳飞在要求抗金杀敌的奏章中还说要迎回徽宗与钦宗。
每(7)忆上方谁请剑(8),空(9)嗟(10)高庙自藏弓(11)。
我常常想到还有谁再请求抗金的上方剑,只有徒然地慨叹宋高宗自藏良弓杀害忠良。
栖霞岭(12)上今回首,不见诸陵(13)白雾中。
如今在栖霞岭上回头北望,在白露为霜的秋天已看不见北宋皇帝的陵墓。
注释
(1)无枝向北风:没有一根枝条是向北的。传说岳坟旁的树木枝条一律向南。
(2)千年:一作“十年”。
(3)班师诏: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岳飞大败南侵的金兵,进军朱仙镇,距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45里,金兀术准备北还。宋高宗和秦桧阴谋投降,一日之间连下12道金牌,严令岳飞迅速退兵。事见《宋史·岳飞传》。班师,还师,退兵。诏,皇帝的诏书。
(4)三殿:唐朝麟德殿有三面,故称“三殿”,此处借指南宋朝廷。
(5)射虏书:指岳飞请求抗金杀敌继续进军的奏章。
(6)两宫:指宋徽宗、宋钦宗,于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被金人俘虏北去。此指要迎回徽宗、钦宗事。
(7)每:常常。
(8)上方谁请剑:谁请求赐给上方剑此指请求抗金杀敌的命令。上方剑,又叫尚方剑,为皇帝所用宝剑。
(9)空:白白地,徒然。
(10)嗟:感叹。高庙此指宋高宗。
(11)自藏弓:指杀害功臣良将。
(12)栖霞岭:在杭州西湖葛岭之西。
(13)诸陵:指在今杭州郊外的南宋皇帝陵墓,包括高宗永思、孝宗永阜、光宗永崇、宁宗永茂、理宗永穆、度宗永绍六陵。
(14)白露:指露水。
创作背景
《岳王墓》此诗为诗人于杭州时,拜栖霞岭下岳飞墓,题咏、凭吊岳飞而作。此诗《高太史大全集》(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卷十五、《列朝诗集》甲集均题为《岳王墓》,《明诗别裁集》卷一题为《吊岳王墓》,《古今图书集成精华》《西湖梦寻》题为《岳王坟》。
文学赏析
《岳王墓》这首诗歌颂了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为岳飞被害而未完成统一大业感到无限惋惜,对宋高宗的屈辱投降和陷害忠良予以谴责与嘲讽。
首联,写岳飞千年遗恨。开篇点题,并借传说歌颂了英雄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岳飞渴望恢复中原的大业,因奸臣秦桧的破坏而未能完成,才造成岳飞的终身遗恨。“大树”之景,象征着岳飞精忠报国的气概和品质。“泣英雄”的人,出自对民族英雄的崇敬和惋惜,此句渲染出一种悲剧气氛,写得极为传神。
颔联,写岳飞的无限忠诚。此联用对比笔法,揭示历史悲剧的原因。一方面,“三殿”(朝廷)勒令朱仙镇大捷的岳飞退兵,另一方面,退兵后的岳飞上书朝廷,力争抗金。这一联可说是对南宋初年政治形势的高度概括。从对比中可知朝廷的昏顽与卖国,也可见岳飞的赤胆忠心。
颈联,写岳飞的被害。自用朱云和韩信的典故,对岳飞的遭际进行评说。“每忆”,表露了诗人无限遗恨和对朝廷愚顽的愤慨;“空嗟”则流露了诗人对高宗的鞭挞之情和忿恨之意,作者借用典故谴责宋高宗。
尾联,抒写作者感慨。既为南宋终于自取灭亡而慨叹,又为岳飞的屈死而悲愤。写得委婉曲折:既有朝代兴废、世事沧桑的感慨,也包含了诗人对岳飞的怀念,同时,也暗指宋统治者由于杀害岳飞而导致亡国的结局。
《岳王墓》全诗有力地歌颂、赞美了民族英雄岳飞,表达了对陷害岳飞的朝廷的无比愤懑。体现了能让子孙后代铭记不忘的不是权大位高者,而是一片丹心的爱国志士这一主旨。尾联使全诗在凄迷清冷的意境中结尾,带上了一层凄清、感伤的色彩。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傅炳熙选注,宋元明清咏岳飞选注,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06,第151页
- [2]王紫微编著,古代怀古诗词三百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4.09,第234页
- [3](清)高濯缨选编,明诗三百首 珍藏本,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4-12,第46页
- [4]王烈夫编著,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注解析译 第4册 明朝、清朝,武汉出版社,2016.07,第11页
- [5]季镇淮,冯钟芸,陈贻焮,倪其心选注,历代诗歌选 下册,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05,第224页
- [6](明)高启撰, 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 高太史大全集 卷第十五[M]. 世界书局. 1985年: 第24a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