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州至喜亭记

蜀于五代为僭国,以险为虞,以富自足,舟车之迹不通乎中国者五十有九年。宋受天命,一海内,四方次第平,太祖改元之三年,始平蜀。然后蜀之丝织文之富,衣被于天下,而贡输商旅之往来者,陆辇秦、凤、水道岷江,不绝于万里之外。

岷江之来,合蜀众水,出三峡为荆江,倾折回直,捍怒斗激,束之为湍,触之为旅。顺流之舟顷刻数百里,不及顾视,一失毫厘与崖石遇,则糜溃漂没不见踪迹。故凡蜀之可以充内府、供京师而移用乎诸州者,皆陆出,而其羡余不急之物,乃下于江,若弃之然,其为险且不测如此。夷陵为州,当峡口,江出峡始漫为平流。故舟人至此者,必沥酒再拜相贺,以为更生。

尚书虞部郎中朱公再治是州之三月,作至喜亭于江津,以为舟者之停留也。且志夫天下之大险,至此而始平夷,以为行人之喜幸。夷陵固为下州,廪与俸皆薄,而僻且远,虽有善政,不足为名誉以资进取。

朱公能不以陋而安之,其心又喜夫人之去忧患而就乐易,《诗》所谓“恺悌君子”者矣。自公之来,岁数大丰,因民之余,然后有作,惠于往来,以馆以劳,动不违时,而人有赖,是皆宜书。故凡公之佐吏,因相与谋,而属笔于修焉。

复制 复制

作品简介

《峡州至喜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首先叙述了峡州夷陵的历史进程;接着,笔锋转到了长江之上,三峡之间,写三峡之水险;最后赞扬建亭人朱庆基的政绩与人品,借以抒发个人的情怀。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蜀于五代为僭国(1),以险为虞,以富自足,舟车之迹不通乎中国者五十有九年。宋受天命,一海内,四方次第平,太祖改元之三年,始平蜀。然后蜀之丝织文之富,衣被于天下,而贡输商旅之往来者,陆辇秦、凤、水道岷江(2),不绝于万里之外。

蜀地在五代时期割据一方自立为国,国号后蜀,以天险为屏障,自给自足富甲一方,跟中原各地几乎不通往来长达59年。直到宋朝顺应天命,一统天下,逐一平定四方。宋太祖赵匡胤从建隆改元乾德后第三年,平定蜀地(实际上是建隆2年开始攻蜀,5年才平定蜀地)。于是蜀地产的丝和锦源源不断地供应天下需求,那些往来运输的商人们,有从陆路自关西秦川坐车来的,也有从水路自岷江而来的,熙熙攘攘绵延万里。

岷江之来,合蜀众水,出三峡为荆江,倾折回直,捍怒斗激,束之为湍,触之为旅。顺流之舟顷刻数百里,不及顾视,一失毫厘与崖石遇,则糜溃漂没不见踪迹。故凡蜀之可以充内府、供京师而移用乎诸州者,皆陆出,而其羡余不急之物,乃下于江,若弃之然,其为险且不测如此。夷陵为州,当峡口,江出峡始漫为平流。故舟人至此者,必沥酒(3)再拜相贺(4),以为更生。

岷江是集合了蜀地各条大小水路形成的,出了三峡就叫做荆江,河道曲折蜿蜒,水流激荡湍急。水流聚集速度非常快,就像千军万马奔腾而下。坐船顺流而下,顷刻之间就驶出数百里,船上的人根本就来不及观赏岸边美景。行舟之时如果稍微出点闪失与水道中的礁石相撞,船马上就会被撞得粉碎然后被水流吞没。所以只要是从蜀地运货充实国库和提供朝廷用于各地州府的产品,一般都是由陆路运输。只有剩下那些不重要的东西才走水路运输,而且运送这些货物就像扔掉了一样,岷江的凶险和其不可预知性就像这样。夷陵作为州县,正在三峡出口上,岷江到这里水流才转而平和。所以那些行舟之人到了这里一定会喝酒感谢老天爷,互相祝贺就像再世为人一样。

尚书虞部(5)郎中朱公再治是州之三月,作至喜亭于江津,以为舟者之停留也。且志夫天下之大险,至此而始平夷,以为行人之喜幸。夷陵固为下州(6)(7)与俸皆薄,而僻且远,虽有善政,不足为名誉以资进取。

尚书省下工部所辖虞部郎中朱再治到任夷陵州3个月,在江边渡口修了一座至喜亭,作为从岷江而来的船家的休息场所。而且至喜亭的名字还含有岷江水路,凶险到这里就平定了,行人为此而感到幸运和高兴的意思。夷陵作为偏远州县,这里的官员的俸给和官禄都很微薄,而且由于地处偏远,就算官员有很好的政绩,也不能够传誉天下作为晋升的资本。

朱公能不以陋而安之,其心又喜夫人之去忧患而就乐易,《诗》所谓“恺悌君子”者矣。自公之来,岁数(8)大丰,因民之(9),然后有作,惠于往来,以馆以劳,动不违时,而人有赖,是皆宜书。故凡公之佐吏(10),因相与谋,而属笔于修焉。

然而朱再治却能够接受这种并不好的状况,而且他还能够为人们远离忧患而过上快乐的生活,《诗经》中所说的“和乐亲善,平易近人的谦谦君子”就是像他这样的人。自他到任以后,年年丰收,因为人民生活富足,还能够有所作为,施恩惠给那些往来的客商。修了馆驿来让他们休息,不会误了生意,于是过往的客商们都能够有所依靠,对他的评价都很高。于是他手下的门吏们互相商量这,找到了我欧阳修写了这篇文章来歌颂他的功绩。

注释

(1)僭国:古代正统王朝对割据政权的称呼。

(2)岷江:在四川,古称渎水、汶水、汶江等。因先秦以来即视为长江上源,故又称江水、大江水等。

(3)沥酒:洒酒于地,表示祝愿或起誓。

(4)相贺:相互祝贺。

(5)尚书虞部:宋朝时期尚书省所辖六部分二十四司,工部下辖屯田、虞部、水部三司。

(6)下州:偏远州县。

(7)廪:米仓,这里指官员的供给。

(8)岁数:年年。

(9)余:生活富足、有余。

(10)佐吏:朱公手下的门吏。

创作背景

欧阳修一生有着宏远的理想与抱负,但官场险恶,他曾因上书为执政大臣杜衍、范仲淹等辩护,而被奸人捏造罪名,由河北都转运按察使贬谪为滁州太守。但他并不因被贬谪到偏远州县而意志消沉,而是依旧不忘记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的人生。面对往昔京都繁华与现在身处荒解的荆蛮之地,他不免对京都故旧有所怀念,于行文落笔之间舒展情怀,《峡州至喜亭记》此文便是他这种精神境界的外化。

文学赏析

《峡州至喜亭记》首先叙述了峡州夷陵的历史历程。原来蜀地从五代以来割据自封开始,便已“以险为虞,以富自足,舟车之迹不通乎中国者五十有九年”。

接着,笔锋转到了长江之上,三峡之间,文中“捍怒斗激”等词的巧妙运用,形象地勾勒出急流狂浪的汹涌气势。再写三峡之水险,“不及顾视失毫厘与崖石遇,则糜溃漂没不见踪迹”,简直令人目瞪口呆,心有余悸如此把三峡之水咆哮奔突、狂澜翻涌的险恶水势描绘得出神入化。实际上,作者也是以此来暗寓朝廷官场的险恶。文中将此地山水形势,建亭目的,名称由来,相继娓娓道出,随后作者又在文末将笔锋荡回去,写建亭人,意在赞扬朱庆基的政绩与人品,借以抒发个人的情怀。

作者简介

欧阳修

欧阳修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 又号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幼贫而好学。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因议新法与王安石不合,退居颍州知州。卒谥文忠。提倡古文,奖掖后进,为北宋古文运动领袖。散文富阴柔之美,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学韩愈、李白,古体高秀,近体妍雅。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六一词》等。

参考资料

  • [1]东篱子解译.欧阳修集全鉴.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1.196-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