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忆王孙·刺桐花底是儿家》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这是一首怀人之作,写年轻女子期盼与心上人相守相聚的怀春之事。词人只轻轻几笔的勾画便使意象鲜明,境界全出。“倚著闲窗数落花”之结语,形神俱到,确是精妙的收束。通读全词,清新自然,明白如话。
译文注释
译文
刺桐(1)花底是儿家(2),已拆秋千(3)未采茶。睡起重寻好梦赊(4)。忆交加(5),倚著闲窗数落花。
刺桐花开了,花瓣儿嫣然飘进了情窦初开的少女的心窗,总是漫天情,总是夜来香。四月好美丽,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她坐在家门,微笑朦胧着羞红的脸。梦里花落知多少。数一片落花,就想起曾经,窗前的月光,把两个人的影子缝成一个的日子。
注释
(1)刺桐:树名。亦称海桐、木芙蓉。落叶乔木,花、叶可供观赏,因枝干间有圆锥形棘刺,故名。
(2)儿家:古代代年轻女子对其家的自称,犹言我家。
(3)已拆秋千:旧俗于寒食清明后拆秋千,表明是晚春时节。
(4)赊:渺茫、稀少。
(5)交加:谓男女相偎,亲密无间。前蜀韦庄《春愁》:“睡怯交加梦,闲倾潋滟觞。”
创作背景
赵秀亭、冯统一《饮水词笺校》载:“刺桐花’云云,皆设想之词。性德词中,多有此类。《忆王孙·刺桐花底是儿家》此词当作于早期,疑为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前作。”
纳兰的妻子卢氏本生长于广东,是名副其实的“南国素婵娟”,而纳兰生命中的另一红颜江南才女沈宛,则是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士,因此,无论是卢氏还是沈宛,都与纳兰眼前的刺桐一般,是生长于南国的佳人知已。看到佳人故乡风物,纳兰怀人之心油然而生,便拟小女子口吻写上一则怀春之事。
文学赏析
《忆王孙·刺桐花底是儿家》这首词是篇书写童稚回忆的词章,清新自然,明白如话。稚气散漫的词人只轻轻几笔的勾画便使意象鲜明,境界全出。
首句点明主人公身份:年轻女子。 “刺桐花底是儿家”,寥寥数语,听来无不给人以温柔旖旎,天真烂漫之感。接下“已拆秋千未采茶”一句,点明时令。古时,二月以后农事渐忙,故古人常于寒食清明后,拆掉秋千。秋千既拆,新茶未采,正是晚春时节。“睡起重寻好梦赊”,写少女春梦。醉眠之中,她做了好梦,但是醒后,美梦却渺茫难寻。“忆交加,倚著闲窗数落花。”这句“忆交加”点明了好梦为乃是“交加”之梦。睡梦之中,全是与心上人相守相聚的情景,醒来之后,却只有回忆。本想倚靠着闲窗,静数落花,但脑海里却满是关于两人在这窗前依偎看花的回忆。
这首小令与纳兰其他作品的风格截然不同,倒与南宋中期杨万里的诗(如《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有所相似,采用白描的手法,用近乎口语的语言,描写生活细节的小情趣,生动地刻画出了一个情窦初开的渴望与心上人厮守的小儿女形象。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子艮著.一生最爱纳兰词:沈阳出版社,2009.11:第224页
- [2](清)纳兰性德著.一片幽情冷处浓:纳兰词: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11:第7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