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昼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清昼》是南宋诗人朱淑真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描述深闺闲处、清寂无聊情绪的抒情诗,前两句写夕阳晚照时刻庭院的幽深寂静,后两句写海棠花谢,柳絮飞尽,而困人天气,正是昼日初长之时。这首诗以婉丽明畅的语言,绘暮春园庭清幽景色,抒孤寂无聊之闺情,笔意轻灵,毫不着力,浑然天成。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竹摇清影(1)(2)幽窗(3)两两(4)时禽(5)噪夕阳(6)

竹子在微风中将清雅的影子笼罩在幽静的窗户上,成双成对的鸟儿正在夕阳下尽情地喧噪鸣叫。

谢却(7)海棠飞尽(8)困人天气(9)日初长(10)

在这海棠花凋谢、柳絮飞尽的初夏,只觉炎热的天气世人感到乏困,白昼也开始变得漫长。

注释

(1)竹摇清影:竹枝被风吹动时左右摇晃的影子。

(2)罩:盖住。

(3)幽窗:幽静的纱窗。

(4)两两:指成双成对。

(5)时禽:指应时令而降临、呜叫的禽鸟。

(6)噪夕阳:在黄昏的夕阳下噪鸣、喧闹。噪:聒噪,乱叫。

(7)谢却:谢掉,萎谢凋落。

(8)絮:柳絮。

(9)困人天气:指初夏使人慵懒的气候。困人:使人疲倦。

(10)日初长:白昼开始变长了。

创作背景

《清昼》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关于此诗诗题,《朱淑真集》作《清昼》,《后村千家诗》题作《夏》,通行本《千家诗》作《即景》,《宋诗抄补》作《初夏》。据诗的内容和各本题名,这首诗是夕阳时分就前所见景物抒发感情的作品。

文学赏析

《清昼》这是一首描述深闺闲处、清寂无聊情绪的抒情诗。诗的前三句在渲染环境的清寂、烦人和落寞,为最后一句抒发其无聊情绪作铺垫。

“竹摇清影罩幽窗”这一句首先点明了即景咏诗的地点——闺“窗”是诗人赖以观景而抒情的出发处。不难想见诗人呆在闺房,自窗而外观的情状,幽窗上又罩着摇动着的竹子的清影,这就使得深闺产生了一种十分幽寂的气氛。这样写,造成了一个静而又清、清静得甚至于孤寂的境界,使人一下入定,然后随着诗人自窗而出的视线及由之而生的思绪领略闺房周围的景象与诗人的情思。

第二句“两两时禽噪夕阳”是诗人所见所闻窗外远处和上方的景象,有喧噪的时禽和夕阳。时禽鸣叫,一般多引发人的新奇感觉,可是诗人却说它们的鸣叫是“噪”,表明了诗人烦乱的心情。环境本来就太显孤寂了,不能给人带来安慰的时禽的鸣叫,只能使这孤寂的环境更显孤寂,自然更烦它,自然是噪声了。“夕阳”二字,点明了诗人即景作诗的时间是黄昏。

“谢却海棠飞尽絮妙”这是诗人观看远处和上方的景物后,视线下移之后所见到的景象。海棠花落,排絮飞尽,这种景象使她心情难免随之落寞,于是把这种落寞心情寓在了所描写的事物中。这种残败的景象同时也点明时令已是春末夏初。

诗的最后一句是对以上三句所谊染的清寂、烦人和落寞的环境气氛的总结虽一然字面上是在讲述人对时令变化的感觉,但主要则在抒发慵懒无聊的情绪,使全诗成为一个贯穿、严密的整体,诗意因而明朗化。

《清昼》写法上此诗有一个隐而不现的特点,诗人写景,是以“窗”为观景的出发处,无论是竹影、时禽、夕阳、海棠、飞絮,还是“噪”声即景如此,可谓独特。其次,就是将捕捉到的景物与心境联系起来,融在一起,用富于情感色彩的词语来表现,如幽窗的幽、噪夕阳等来的噪、困人、日初长等。这体现了这位女性诗人特有的观察、描述的细腻、准确、传神。

作者简介

朱淑真

朱淑真

南宋著名女词人

朱淑真(约1079—1133),号幽栖居士,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世居桃村。生于仕宦之家。丈夫是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和睦,最终因抑郁早逝。其余生平不可考。工诗词,词意凄厉悲凉。有《断肠集》、《断肠词》传世。

参考资料

  • [1]张哲永.千家诗评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62
  • [2]张琪.人生必读书 千家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4.134
  • [3]包和平.书画千家诗.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279
  • [4]班书友.中国女性诗歌粹编.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6.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