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牒行县因书所见呈寮友

周礼恤凶荒,轺车出四方。

土龙朝祀雨,田火夜驱蝗。

木落孤村迥,原高百草黄。

乱鸦鸣古堞,寒雀聚空仓。

桑野人行馌,鱼陂鸟下梁。

晚烟茅店月,初日枣林霜。

墐户催寒候,丛祠祷岁穰。

不妨行览物,山水正苍茫。

复制 复制

作品简介

《被牒行县因书所见呈寮友》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此诗主要描写了当年灾荒造成的荒凉破败的景象,以及当地百姓祈雨驱蝗的情形,表达了作者对民间疾苦的无限关怀与怜悯之情。全诗以叙述的口吻,将自己在灾区所见的荒凉破败的景象,以及百姓祈雨驱蝗的情形娓娓道来,情境苍凉凄切,感情真挚。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周礼(1)(2)凶荒(3)轺车(4)四方(5)

按《周礼》所制定的礼制,朝廷应该怜惜大荒之年的百姓,应该派遣官家的轺车奔赴四方。

土龙(6)朝祀雨,田火夜驱蝗。

救济然后建造土龙泥塑,清晨摆上祭祀用品祭告求雨,田里燃起火把,晚上一起忙着驱赶蝗虫。

木落孤村(7),原高百草黄。

这样的灾荒之年,树叶落尽,远处是孤寂的村庄,一望无际的原野,到处百草枯黄。

乱鸦鸣古堞(8),寒雀聚空仓。

古城楼墙上,乌鴉纷纷鸣噪乱飞,寒风里饥饿的鸟雀,渴望能找到点粮食,纷纷围聚到空空的谷仓旁。

桑野人行馌(9),鱼(10)鸟下梁。

桑树下、野地里,农夫忙着送饭下田,鱼池早已干涸,堤堰上只有鸟雀来回飞翔。

晚烟茅店月,初日枣林霜。

傍晚的炊烟随月亮的升起弥散在茅屋上方,初升的太阳消融了枣林的白霜。

墐户(11)(12)寒候,丛祠(13)(14)岁穰(15)

严寒驱迫而来,赶忙用泥土堵住窗户,为了祈祷年年岁岁双丰收,人们都奔向丛林中的荒祠祈祷烧香。

不妨行览物,山水正苍茫。

大家不妨到处走走看看,此刻的山山水水,正一派苍凉迷茫。

注释

(1)周礼:是儒家经典,十三经之ー。世传为周公旦所著,但实际上成书子两汉之间。《周礼》《仪礼》和《礼记》合称“三礼”,是古代华夏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2)恤:体恤,安抚。

(3)凶荒:指很严重的荒。

(4)轺车:一般来说,车是由车轮、车轴、车與和伞盖等组成,是古代官家使者所乘的轻便马车。

(5)四方: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泛指各个地方。

(6)土龙:古人祈雨时所造的龙形泥塑,以古应龙为原型。有说土龙是中国民间流传的动物,生活在稀松的土壤中,行动敏捷,体形庞大,也有人认为它纯粹是根据蛇幻想出来的。

(7)迥:远,远处。

(8)古堞:古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

(9)行馌:往田间送饭。

(10)陂:池塘。

(11)墐户:用泥土堵住门窗。

(12)催:逼迫,催促。

(13)丛祠:荒野丛林间的祠堂。

(14)祷:祈祷。

(15)岁穰:丰年。

创作背景

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夏秋之间,洛阳地区发生旱蝗灾害,欧阳修奉命视察河南府属县,《被牒行县因书所见呈寮友》此诗写于巡视途中。

文学赏析

《被牒行县因书所见呈寮友》这首诗中主要描写了当年灾荒造成的荒凉破败的景象,以及当地百姓祈雨驱蝗的情形。诗中开篇两句,说明了这次出行的原因,是奉朝廷之命前去灾荒地区巡视赈灾,称赞当今皇上体恤民情。接下来描绘了到灾区所看到的情景。人们修塑“土龙”祭神求雨,夜里点燃火把驱逐蝗虫,随处可见的是落尽树叶的枯木、百草不生的荒原、乌鸦乱叫、寒雀围仓、鱼塘干涸、枣林霜欺、炊烟稀薄,到处是一片荒凉的景象。但是人们没有放弃,依然到田间送饭守护庄稼,不辞辛苦到野外丛林的祠堂里去祭祀祈祷,渴盼能够年年丰收,他们虔诚的情之真切,怎能不令人感动!所以诗人以“不妨行览物,山水正苍茫”作结,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呼吁,呼吁朝廷,呼吁那些执政者真心体恤百姓疾苦。全篇以叙述的口吻,将自己在灾区所见的荒凉破败的景象,以及百姓祈雨驱蝗的情形娓娓道来,情境苍凉凄切,感情真挚,表达了作者对民间疾苦的无限关怀与怜悯之情。

作者简介

欧阳修

欧阳修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 又号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幼贫而好学。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因议新法与王安石不合,退居颍州知州。卒谥文忠。提倡古文,奖掖后进,为北宋古文运动领袖。散文富阴柔之美,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学韩愈、李白,古体高秀,近体妍雅。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六一词》等。

参考资料

  • [1]东篱子解译.欧阳修集全鉴.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