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防江卒六首·其五

战地春来血尚流,残烽缺堠满淮头。

明时颇牧居深禁,若见关山也自愁。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赠防江卒六首》是宋代诗人刘克庄创作的一组诗。这六首诗约作于宋金嘉定和议签订前后。组诗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戍边士卒思念家乡亲人的愁苦以及他们在声声慨叹中衰老的悲剧心理,生动逼真地描写了战争的残酷,揭露了将帅的昏庸无能,对戍边士卒的悲惨命运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全诗写得深沉激壮,发人深省。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战地春来血尚流,残(1)缺堠(2)淮头(3)

战场春风吹拂,殷红的鲜血还四处横流,滔滔的淮河岸边满目都是残烽缺堠。

明时(4)颇牧(5)深禁(6),若见关山(7)也自愁。

太平时光将军居住深宅大院,如果见到关山恐怕也要发愁。

注释

(1)烽:烽火,也称烽燧,古时在边境设烽火台,遇有敌情,则燃烽火以报警。

(2)缺堠:瞭望敌情的堡垒。

(3)淮头:淮河边上。

(4)明时:太平时期,也作政治清明时期解。

(5)颇牧:廉颇和李牧,战国时代赵国的名将。

(6)深禁:警卫森严的深宅大院。这是一句反语,因为当时全兵压境,并不太平,但将军们依旧躲在深宅大院玩乐,而且他们的本领也绝比不上颇、牧。

(7)关山:这里指边疆。

创作背景

《赠防江卒六首》这组诗共六首,当作于宋宁宗嘉定十七年(1224)宋金嘉定和议前后。南宋与金,以淮水为界,因此江淮之间实为抵御金兵的前线,保卫京城的屏障。从嘉泰四年(1204)宋韩侂胄定议伐金,一直到嘉定十七年(1224)宋金议和,这二十年中,双方经常发生战争,互有胜负。韩侂胄在军事条件准备得很不充分的情况下,举兵北伐以致被金兵反扑过来,直到江边。诗人刘克庄激于爱国热情,对边境情况以及国家在军事方面存在的危机非常担心,《赠防江卒六首》正是在这样的心情下写成的。诗中“居深禁”的“明时颇牧”,可能就是指的这位权臣。

刘克庄写这组诗的目的恐怕正如杜甫《诸将》中所说的“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因此题曰“赠防江卒”,实是赠守边将,希望他们幡然悔悟,加强边防,抗击敌人,做一个周瑜谢安式的将领,打一场赤壁、淝水之战似的胜仗。

作者简介

刘克庄

刘克庄

南宋豪放派词人、文章家、诗论家

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初名灼,师事真德秀。以荫入仕,淳祐六年(1246)赐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尚书兼侍读。诗词均擅,是南宋江湖诗人,辛派重要词人。著述宏富,今存有《后村先生大全集》,词集有《后村别调》。

参考资料

  • [1]程千帆.读宋诗随笔.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232-234
  • [2]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271-1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