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子·洞房深

洞房深,画屏灯照,山色凝翠沉沉。听夜雨冷滴芭蕉,惊断红窗好梦,龙烟细飘绣衾。辞恩久归长信,凤帐萧疏,椒殿闲扇。

辇路苔侵。绣帘垂,迟迟漏传丹禁,舜华偷悴,翠鬟羞整,愁坐望处,金舆渐远,何时彩仗重临?正消魂,梧桐又移翠阴。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八六子·洞房深》是唐代诗人杜牧的词作,全词双片九十字,通过描写宫中的环境,宫女从盼望到失望的心理过程,表现了宫女的孤独和寂寞。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洞房(2)深,画屏灯照,山色凝翠沉沉(3)。听夜雨冷滴芭蕉,惊断红窗好梦(4)龙烟(5)细飘绣衾。辞恩久归长信(6),凤帐萧疏,椒殿闲扇(7)

在后妃居住的幽深的房里;灯光照着绘有图画的屏风,屏风上的山色一片浓绿,显得格外古雅庄重。听见冰冷的夜雨敲打芭蕉声,惊断了房里她的好梦;醒来看见攀龙香炉的香烟,在绣花缎被上空飘升。失去了皇帝的恩宠啊,她已久住长信宫中,帷帐里萧条凄冷;原来的椒殿闲置无用,门儿关锁冷冷清清。

辇路(8)苔侵。绣帘垂,迟迟漏传丹禁(9)舜华(10)偷悴,翠鬟羞整(11),愁坐望处,金舆(12)渐远,何时彩仗(13)重临?正消魂(14),梧桐又移翠阴。

皇帝车驾来的路上,长满了苔藓一层。绣帘默默地低垂,过很长时间才听见,一声更漏传进宫中。她的容颜木槿花似的,憔悴在不知不觉之中。她羞于梳理乌黑的发髻,独坐呆望满面愁情;伤感的目光注视之处,皇帝乘坐的车渐渐失去行踪。不知何时才能盼到,皇帝仪仗重临再降恩宠?啊,她正在悲苦地心驰神往,翠绿的梧桐又移动了阴影。

注释

(1)八六子:此为现存文人词中最早的长调,写宫女的怨情。

(2)洞房:深邃的内室。

(3)画屏灯照,山色凝翠沉沉:形容室内屏风上所画山色。凝翠,凝聚着绿色。沉沉,茂盛、浓重貌。

(4)惊断红窗好梦:谓雨打芭蕉,惊醒宫中女子的好梦。

(5)龙烟:龙脑香燃烧时散发的烟气。龙脑,又称瑞脑、冰片,系从龙脑香树干中提取膏汁制成。

(6)辞恩久归长信:谓失宠。长信,汉宫名。

(7)椒殿闲扇:谓宫门常闭。椒殿,后妃居住的宫殿,以椒和泥涂壁,取温香多子之义扁,关闭。

(8)辇路:帝王车驾经行的道路,因久不临幸,故生青苔。

(9)迟迟漏传丹禁:谓更漏声缓慢地传入宫禁,形容夜长难耐。漏,古代以铜壶滴漏计时,多称玉漏。丹禁:古代宫禁涂以红色,故称。

(10)舜华:即木槿,夏秋开花,朝开暮敛,古人多形容青春易逝。一作舜华。

(11)翠鬟羞整:谓羞于梳妆。翠梁,指黑发。哭,环形发式。

(12)金舆:帝王的车驾。

(13)彩仗:帝王的仪仗。

(14)消魂:又作销魂。形容极度的悲伤,愁苦。

文学赏析

杜牧的这首《八六子·洞房深》是一首宫怨词,词的上片着力刻画环境的孤寂、冷清,下片情与景交错而行,写出弃妃心中的希望、惆帐、寂寞与无奈,整首词铺叙委婉,时而抒情,时而布景,井然有致。

“洞房深,画屏灯照,山色凝翠沉沉。”起拍三句,写居室所在庭院深深,室内陈设华丽、气氛凄清。“灯照”,点明此处所写为夜间景况;画屏,指屏风,在灯光映照之下,上面所画山水色调显得凝重沉着。“深”、“凝”、“沉沉”四字,渲染了夜中女主人公居室氛围的典雅凝重的特征。

“听夜雨冷滴芭蕉,惊断红窗好梦,龙烟细飘绣衾。”三句,写出客观环境的幽静清凉。“冷滴”一语,写出女主人公的神经极其敏感,若为无牵无挂之人,纵使雨打芭蕉,也不至于转眼便被惊醒;“红窗”之“红”字,色彩明亮,同前所写“深”、“凝”、“沉”等字形成对照,象征凝重的压抑的氛围中主人公孤独的心理只有在“红窗好梦”中才有片时解脱;被相思之苦所缠绕的女主人公刚刚幸得入眠,可作好合之梦,不料竟被雨打芭蕉惊断,此种心境可想而知。而梦醒之后,但见那龙形香炉中冒出的烟雾弥漫室内、沾满锦被,无限哀思有如袅袅薰烟不断上升消散,愈见其凄清之意。“龙烟”是指攀龙香炉内所燃香料之烟,飘渺而至,笼罩绣衾,若有若无,虚虚实实。这高贵典雅的环境衬托出女主人公的身份,也衬托出其心境。

“辞恩久归长信,凤帐萧疏,椒殿闲扇。”点明女主人公身份是已失宠之宫妃。“长信宫”多为失宠后妃居处代称,屡屡出现于唐人诗中。词中的“久归”,点明自己失宠日久,因而“凤帐”形同虚设、宫门常关闭不开。“椒殿闲扇”是说她至长信宫后,原来居处已被锁起闲置。

“辇路苔侵。”过片一句,青苔长满了皇帝车驾的必行之路,说明皇帝久已不行幸,与上片之”辞恩久归长信”相呼应,以形象的画面揭示宫妃的冷落处境。

“绣帘垂,迟迟漏传丹禁。”一句,无疑是渲染之笔,与上片之“听夜雨冷滴芭蕉”遥相呼应;“漏”是宫中计时器具,铜壶滴漏;“丹禁”指宫中,因孤独难眠,便觉得那宫中传来滴潺之计时声间隔很长,实际上是反映孤独的主人公难挨长夜之永。

“葬华偷悴,翠鬟羞整,愁坐望处,金舆渐远,何时彩仗重临?”就进一步揭示了女主人公这一心态。“葬华”,本指木槿花,这里以“葬华”喻指女主人公虽容貌姣美,但如木槿花一样,转瞬即逝,悄然而落。青春年华一旦流逝,便色衰爱弛,更无受宠之日了,所以也就无心梳理打扮,只是愁闷呆坐,眼睁睁看着“金舆渐远”;“何时彩仗重临?”似乎于无望中还留有余地,却更显低沉哀怨。

“正消魂,梧桐又移翠阴”一句结语,虽未点明这种企望又要落空,但时光不待,桐阴转移,女主人公仍陷在心驰神往的一厢情愿悲苦之中。

《八六子·洞房深》全词所写虽不过是描绘宫妃失宠望幸的情态,但其借助环境渲染烘托表述人物心态的手法却很有独特之处。其形象细腻的描绘笔触显示了作者状物摹情的艺术功力,通篇读来婉转缠绵,曲折幽深。

作者简介

杜牧

杜牧

唐代杰出诗人、散文家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太和二年(828年)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和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

参考资料

  • [1]《全唐诗》(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2166页
  • [2]徐培均选注.婉约词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3-4页
  • [3]弓保安.唐五代词三百首今译.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11..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