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hóu yǒu jiā wǎng wǎng yīn kēng
dōng méng lián jūn xiōng
zuì mián qiū gòng bèi xié shǒu tóng xíng
gèng xiǎng yōu chù hái xún běi guō shēng
mén gāo xìng shì xiǎo tóng qīng
luò yǐng wén hán chǔ tún yún duì chéng
xiàng lái yín sòng shuí tǎo chún gēng
yuàn lùn zān yōu yōu cāng hǎi qíng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此诗先写作者与李白的深厚交情,再叙与李白一同寻访范十隐居,后写在范居处即席朗诵屈原的《橘颂》,席上三个人因此在各自的心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表达了朋友之间心神相连的感情。全诗有对真挚友情的珍惜,有心志共鸣的融洽,有生命志向茫茫无归的惆怅,格调高古,兴致飘逸,情境清妙。

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诗圣)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