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ion to localhost:9312 failed (errno=111, msg=Connection refused) 「丹鼎夺胎那是宝,玉人頩颊更多姿。」的意思及全诗出处_诗乎

丹鼎夺胎那是宝,玉人頩颊更多姿。

出处出自宋代苏轼的《红梅三首·其三

释义用丹鼎炼砂去脱胎换仙骨,那是真宝,那玉人般的红晕脸颊,愈加多彩多姿。

红梅三首·其三

幽人自恨探春迟,不见檀心未吐时。

丹鼎夺胎那是宝,玉人頩颊更多姿。

抱丛暗蕊初含子,落盏穠香已透肌。

乞与徐熙新画样,竹间璀璨出斜枝。

作品简介

《红梅三首》 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七言律诗组诗作品。第一首诗以拟人的手法,写红梅也是写诗人的风骨本性。第二首诗以烘托的手法,写红梅也是写诗人的独特风姿。第三首诗以自感的手法,写红梅也是写诗人的新生面貌。整组诗以红梅喻人,实际也是诗人自己人格精神的真实写照,显示了诗人在困境中不甘沉沦的情操。整组诗构思奇特而新颖,不落俗套,用韵考究,自然混成。

创作背景

这组诗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贬黄州团练副使期间。诗人谪居黄州时,刚刚经历了“乌台诗案”的“洗礼”,对官场险恶、政治黑暗有了深切体会。生死一劫后,心境大变,心灰意冷之余日趋恬澹。因生活困顿,常带领家人开垦荒地,躬耕以求自足。取别号“东坡居士”便在此时。中国古代许多文人都喜欢梅花。因为严冬时节,百花凋零,独有梅花以孤高瘦劲的枝干挺立于凛冽的寒风之中,以皎洁的花灿然开放于冰天雪地里。它象征着一种气节,体现着一种精神,所以它的身影经常出现在中国古代文人的诗文作品中。苏轼也很喜欢梅花。来到黄州以后,他又多次题咏梅花,这首组诗便是其中之一。

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