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南都石黛扫晴山
南都石黛扫晴山。衣薄耐朝寒。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
而今丽日明如洗,南陌暖雕鞍。旧赏园林,喜无风雨,春鸟报平安。
作品简介
《少年游·南都石黛扫晴山》是北宋词人周邦彦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回忆前一个春天的生活片断,从雨后轻寒、海棠花谢的细节,表现出作者对已逝年华的惋惜和追念。下片则着眼于目前又一个春暖花开的美景,进行今昔对照,愈发珍惜大好的春光。全词构思精巧,刻画细腻,写出了作者对少年情怀的无限眷恋。
译文注释
译文
南都(2)石黛扫晴山(3)。衣薄耐(4)朝寒。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5)看。
像用南阳黛青涂抹了晴日的山峦。身着单衣承受着清晨的轻寒。一夜的春风吹过,海棠花纷纷调零,我在小楼上卷起竹帘观看。
而今丽日(6)明如洗,南陌(7)暖雕鞍(8)。旧赏园林(9),喜无风雨,春鸟报平安(10)。
如今艳阳高照明丽如洗,我骑着宝马在暖风里来到城南。在旧日曾游的园林里,喜的是无风无雨的天气,还有春鸟叭叭嗑渣似报一切平安。
注释
(1)少年游:词牌名。陈本、吴钞本、宛钞本、王刻本、朱刻本、调名下注“黄钟”。罗笺、孙本从《白雪》、毛本、郑本题“荆州作”。
(2)南都:指湖北荆州(今湖北江陵一带)。荆州在春秋时为楚国郢都,梁元帝萧绎建都于此,称南都。唐肃宗上元初年置南都。
(3)扫晴山:李商隐《代赠二首》:“总把春山扫眉黛,不知供得几多愁。”陈本:“乃晴明远山之色也,今人有远山眉。”
(4)耐:与奈通用。孙本从毛本作“奈朝寒”。唐·韩偓《浣溪沙》:“六铢衣薄惹轻寒。”南唐李煜《浪淘沙》:“罗衾不耐五更寒。”
(5)卷帘:卷起或掀起帘子。《乐府诗集·杂曲歌辞·西洲曲》:“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6)丽日:美好的日子。南朝宋·张正见《赋得日中市朝满诗》:“云阁绮霞生,旗亭丽日明。”孙本:“陈注作者误为庾肩吾。”
(7)南陌:南面的道路。南朝梁·沈约《临高台》:“所思竟何在,洛阳南陌头。”
(8)雕鞍:借指宝马。南唐冯延巳《蝶恋花》:“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北宋王安石《送丁廓秀才三首》:“殷勤陌上日,为客暖征鞍。”
(9)旧赏园林:化用北宋王安石《残菊》:“黄昏风雨打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陈本:“王介甫诗‘中宵风雨暝园林,零落黄花满地金。’”
(10)春鸟报平安:化用唐·岑参《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唐·杜甫《春鸟》:“日日报平安。”
创作背景
周邦彦于宋哲宗元佑三年(1087年),教授庐州,时年三十二岁,翌年即流寓荆州十,至元佑八年春天,才离开荆州赴溧水任所。这阕《少年游·南都石黛扫晴山》词是在元佑八年以前荆州所作,此时作者在三十二岁至三十八岁之间。
文学赏析
起首二句,形象鲜明地勾画出那个青春美丽的女主人公形象,其人即下片“旧赏园林”中的女伴。南都石黛,用徐陵《玉台新咏序》“南都石黛,最发双蛾”语。词中的南都,当为荆州,更合词意。“扫晴山”,“扫”字意为描绘、涂抹。魏武帝令宫人“扫青黛眉”。《西京杂记》:“卓文君眉如远山,时人效之,画远山眉。”周邦彦《一落索》词有“眉兴春山秀”句,皆以远山形容蛾眉。此处用“晴山”,更增加了眉妩的明朗、秀媚之感。“衣薄耐朝寒”的谰”字突出了女主人公的青春活力,引出下面三句,“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看”字尤为蕴藉,含情隽永。
“海棠”二句,用韩偓《海棠》诗句“海棠花在否,楼上卷帘看”,加以熔铸,更觉精光夺目。经过一夜东风,妖红繁艳的海棠花瓣,飘落满地,说明春光渐老,到了“风飘万点更愁人”的时节,与欧阳修《海棠诗》:“不惜花开繁,所惜时节过。昨日枝上红,今日随逝波”同一感慨。王实甫《西厢记》里写东风落花则说:“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是以倾泄的手法,吐诉如潮的幽怨。周邦彦此词则卧极蕴藉、极含蓄、经过压缩的语言,迸发出一句:“楼上卷帘看。”“一夕”三句,大笔包扫,形象生动地概括了前一番会合中的许多情事,无尽的伤春怨别之情;也包含着“又片时一阵,风雨恶、吹分散”(《玲珑四犯》)之意。此往日情事,下片写今番欢聚,故特写“无风雨”“报平安”,与此形成鲜明的对照。
下片的基调明快,一洗上片抑郁之情。“而今”是时间转折词,表明又是一个春天了。在人生遇合上有了转变,词人的心境起了变化,眼前是一派晴光丽日的天气。“明如洗”是春阳灿烂,郊原如绣,一片清新鲜洁的景色。“南陌暖雕鞍”,俊侣雕鞍,联镳并辔,驰骋陌上。“暖”字指日照晴烘,春郊驰马的情景,透露了内心的喜悦和飞扬的神采。
“旧赏园林,喜无风雨,春鸟报平安”。三句从字面上看近乎平淡,而句中情感起伏,开阖动荡,把往日的“幽恨”和今昔不同的复杂心情曲折地表达出来。“旧赏”点明这座园林是两人旧游之地,高兴的是重访旧迹,感触的是在这里有过许多悲欢往事。毕竟现在情况变了,别后重逢,情随事迁,在晴光照耀下的园林,百草千花,春鸟嘤鸣,处处洋溢着春天的气象。连春鸟也解人意,为他们歌唱,为他们特“报”平安,和上片的惊风惊雨大不相同了。乔大壮谓周邦彦最善于从时间、空间的错综变换中创造词的境界,《少年游·南都石黛扫晴山》这首词就是最好的例子。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谭新红,李烨含.周邦彦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湖北.崇文书局.2017年1月.第11—13页
- [2]郑竹青,周双利主编.精装中华诗词经典·第4卷.北京.学习出版社.2010年3月.第25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