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蓼花》是唐朝末期诗人郑谷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所歌咏的蓼花别名也叫即水荭。
文学赏析
深觉这首诗通篇写蓼花,却又处处见人意,这也正是诗人成功地运用了寄兴手法的缘故。
大家知道,诗中所歌咏的蓼花即水荭,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高1~3m,全株被长软毛。茎直立,多分枝。叶互生,阔卵形或卵形,顶端渐尖,基部圆形或略心形,圆锥花序顶生,略下垂,花淡红色或白色。 首联“簇簇复悠悠,年年拂漫流”,旨在先用两组迭字来描绘蓼花。“簇簇”是说蓼花的聚集成丛,“悠悠”则形容蓼花的众多。那一簇簇的蓼花年年在这个时候随着无拘无束的流淌的水流飘拂。这两句初步写出了蓼花的形态、习性。
二联复用两组形容词进一步描绘蓼花。“差池”,即参差,是说蓼花的杂乱丛生,“冷淡”则渲染起清秋的气氛。水荭在夏秋开花,花色纯白或淡纤,因而使清秋增添了一种“温冷色调”。“黄菊”在诗人的眼中是秋的特征,诗人咏秋咏菊往往带有一种愁绪,诸如李清照的《醉花阴·九日》词:“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黄花”即黄菊。蓼花以它特有的清淡气氛,伴随黄菊,装点秋景。
二联两句在进一步描绘蓼花之中带出了清清的氛围,淡淡的愁绪,而这种氛围与愁绪在第三联中则更浓郁起来。“鸣虫”,指鸣叫的昆虫、禽鸟。傍晚时分,蓼花中夹杂鸟虫的鸣叫,寒夜之时,蓼花间隐含着宿鹭的哀愁。“急”,写出了鸟虫鸣叫声的一阵紧一阵,“愁”,则把第二联中的情绪直截了当地点了出来。这是怎样一种愁绪呢?
末联两句则是对诗歌主题的揭示。“故溪”代指故乡。蓼花在河流中飘拂,一任水流漫漫而去,难以再回到故乡故水,因而说是“故溪归不得”。“凭仗”意思是依赖。倘若说蓼花还有一丝回到故乡的机会的话,那就全凭有朝一日能侥幸地缠系在渔舟旁,让它带着驶回故乡。末联两句以簇簇悠悠的蓼花寄寓诗人的思乡之情,诗的主题便由此揭出。
诗要有比兴,这是《诗经》开创的传统。诗人借花草虫鱼兴寄自己的情思,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切忌太直、太露。这首小诗正是注意避免了这一点。诗人巧妙地选择了蓼花这种植物来寄托乡思,它那飘忽无定,随流而去的习性很妥贴地暗喻了四处奔波的游子。此外,蓼花也常被诗人们喻作辛苦,诸如《诗·周颂·小毖》有“予又集于蓼”之句,便是。因而本诗数处流露的清淡、愁苦的情绪暗示了游子的辛苦。末联两句,写蓼花一泻而去,欲归不能却又缠缠绕绕,恋而不舍,把诗人内心缠绵悱恻的思乡愁绪形象地表达了出来,使全诗的寄兴达到了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