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到京师》是元代诗人杨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选用雪初消、荠菜生、少人行、黄鹂语等富有早春特色的意象,渲染早春的清寒和大地已开始显露的勃勃生机,从中表达了诗人的苦闷心情,又表达诗人因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而充满希望的心情。此诗笔调清新明快。
译文注释
译文
城雪初消荠菜(1)生,角门深巷(2)少人行。
京城大都的积雪刚刚消融完,几处丛生的荠菜已经破土而出;偏门出的偏僻小巷行人稀少。
柳梢听得黄鹂语,此是春来第一声。
突然一声清脆的黄鹂叫声,从柳梢枝头传了下来;这是标志着春天来临的第一个声音啊!
注释
(1)荠菜:一种野生的蔬菜。
(2)角门深巷:角门:边门,此处是指诗人到达京师后的寓所之门。深巷:指偏僻的小巷。
创作背景
元武宗时,年过四十的诗人以布衣召为翰林国史编修官,初到京师,在久冬逢春之时,写下了《到京师》这一首绝句。
文学赏析
“城雪初消荠菜生”点出地点和时令。“城”这里指元代京城大都,是当时的政治中心。在中国古代封建士子们的眼里,京城往往负载着他们的政治希望,仕途的沉浮荣辱往往决定于停驻京师或是离开京师。“初消”指雪刚刚消完,或许还有些残留。但严寒再也不能笼罩大地了,几处丛生的荠菜已经冲破开始酥松的冻土,崭露出勃勃的生机。可能它还很微弱,但在满目萧瑟的初春之际,何一点新绿都是生命勃发的象征,都蕴含着无尽的希望。
“角门深巷少人行”以环境的寂静落寞,说明诗人境况的冷落。元代,儒士的地位、出路和境遇始终是一个尖锐的社会问题。在起用儒士为官的问题上存在着民族歧视,以及与此有关的权力分配的不平等;元代的科举又时行时废,科举制度本身又有诸多不利于汉族士子的规定。因此,汉族士子进仕的机会非常有限。诗人自幼博览群书,期待“应有声名达帝前”,但直到四十多岁才以布衣召为国史院编修官。故而初到京师,门前冷落,大有“贫在闹市无人问”之慨。然而,就在这寂寞寥落的偏僻小巷里,突然“柳梢听得黄鹂语”,一声清脆的鸟鸣,从柳梢枝头传了下来,打破了所有的沉寂。黄鹂本无情,此时却有语。“此是春来第一声”把诗人心中那种惊喜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到京师》此诗所设之景无一不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的确达到了“景中含意”。“景中含意”也就是情景交融。全诗出语自然,不假雕饰,表面景色清丽,内里情趣盎然,景情相与融合。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朱惠国著.元明清诗文: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08:第14页
- [2]陈器之主编.历代诗词曲千首精译 下册: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09:第130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