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题杨次公春兰》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题春兰之作,前四句写兰的非凡风姿,后四句写人对兰的倾心爱慕,通过对兰花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兰花的赞美之意合崇敬之情,同时对画作也给予了肯定评价。
译文注释
译文
春兰如美人,不采羞(1)自献。
春兰花就像是美人,不需要采摘,那娇羞的神色就主动展现在人们面前。
时闻风露香,蓬艾(2)深不见。
哪怕是蓬草和艾草再多看不到被掩盖的春兰,但是随着清风阵阵,依然时不时可以闻到那沁人的馨香。
丹青(3)写真色(4),欲补离骚(5)传。
杨次公的这春兰图用妙笔丹青把春兰如实画了下来,达到了可补《离骚》而无愧于屈原的地步。
对之如灵均(6),冠佩(7)不敢燕(8)。
面对着这春兰花,就好像是面对着灵均,让人不敢把它戴在头上佩在身上来亵渎他。
注释
(1)羞:难为情,害羞。
(2)蓬艾:泛指丛棘荒草。
(3)丹青:丹和青为中国古代绘画常用的两种颜料,故以此代指绘画。
(4)真色:真正的面貌。形容画得逼真。
(5)离骚:战国楚诗人屈原作的《楚辞》篇名,文中多次写到兰花。
(6)灵均:即屈原。他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7)冠佩:把花戴在头上或佩在身上。
(8)燕:轻慢,亵渎。
创作背景
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题杨次公春兰》这首诗作于同年,是作者欣赏杨次公的春兰图后的题画之作。
文学赏析
兰,“春则茁其芽,长五、六寸,其作一花,花甚芬香。大抵生深林之中,微风过之,其香霭然达于外。”(《尔雅翼》)这首题春兰之作,前四句写兰的非凡风姿,后四句写人对兰的倾心爱慕。
兰花的风姿非同一般。“春兰如美人”,其娟秀妩媚的形貌,自在不言之中;更使诗人动情的是其卓尔不群的风韵。兰花并不以艳丽的花朵迎人,也并不像行云行雨的巫山神女那样自来亲近,若无识者采撷,宁愿自守芳洁,是羞于自荐的。然而,“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孔子家语》)在春风雨露的滋润下的兰花,幽香远溢,清雅沁人。尽管兰藏身于乱蓬萧艾之中,闻其香而不见其姿,还是被诗人发现了。前四句,写足了兰花的风神。其动人之处,不仅在于外观的形貌,更在于内蕴的韵致。故略其形而写其神。
诗人对兰花的爱慕也与众不同。古代诗人屈原的《离骚》屡次写兰,又是“纫秋兰以为佩”,又是 “结幽兰而延伫”。东坡要以丹青描绘兰花真容(也就是作诗刻画兰花特有的品性标格),以补《离骚》之不足。他也要象屈原那样,以兰为芳洁之友,郑重对待,高冠带剑(屈原《涉江》有“带长铁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鬼”之句,谓其服饰高古奇伟),纫兰为佩,丝毫也不敢亵渎。
既然兰花非同凡艳,当然不得以凡艳待之,且当以非凡之笔写之。咏兰之作矣,此篇着眼于审美对象与审美感受的特异之点,其他一概略去不写,实是别出机杼。诗中明以美人喻兰,暗以兰喻隐君子,故与《离骚》、灵均关合,颇见匠心。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孙映逵.中国历代咏花诗词鉴赏辞典: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505
- [2]石理俊.中国古今题画诗词全璧:商务印书馆,2009:109-110
- [3]孙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