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十万琼枝

题徐渭文《钟山梅花图》,同云臣、南耕、京少赋。

十万琼枝,矫若银虬,翩如玉鲸。正困不胜烟,香浮南内;娇偏怯雨,影落西清。夹岸亭台,接天歌管,十四楼中乐太平。谁争赏?有珠珰贵戚,玉佩公卿。

如今潮打孤城,只商女船头月自明。叹一夜啼乌,落花有恨;五陵石马,流水无声。寻去疑无,看来似梦,一幅生绡泪写成。携此卷,伴水天闲话,江海余生。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沁园春·十万琼枝》是清代词人陈维崧创作的一首词。上片从不同侧面刻画梅花,突出其姿态之美与风神之幽,进而联想明末金陵繁华之景;下片化用刘禹锡、杜牧诗意,又选用啼乌、石马、流水,落花等意象,抒发易代之悲,结拍设想友人天水为伴,江湖余生,表达自己不仕新朝的态度。词中虚实结合,善用对比,情词兼胜,骨韵都高。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题徐渭文《钟山梅花图》,同云臣、南耕、京少赋。

题徐渭文的《钟山梅花图》,与云臣、南耕、京少一起赋词。

十万琼枝(1)(2)银虬(3)(4)玉鲸(5)。正困不胜烟,香浮南内(6);娇偏怯雨,影落西清(7)。夹岸亭台,接天歌管,十四楼(8)中乐太平。谁争赏?有珠珰(9)贵戚,玉佩公卿。

画上数枝梅花,盘曲昂健如海龙,轻盈铺张如鲸喷。倦怠好似不能承受烟气,娇弱好似害怕雨水。香气飘到南宫,疏影落在西宫。两岸的亭台中,歌舞管弦声飘上天际,那是十四楼中歌颂太平。是谁争着玩赏?是那些佩戴珍珠玉佩的达官贵人。

如今潮打孤城(10)只商女船头月自明(11)。叹一夜啼乌,落花有恨;五陵(12)石马,流水无声。寻去疑无,看来似梦,一幅生绡(13)泪写成。携此卷,伴水天闲话,江海余生(14)

如今潮水拍打孤城,只有商女船头的月儿独自明亮。可叹夜里啼叫的乌鸦,明孝陵前的石马,落花带着恨意,流水默默流淌。寻过去又好像没有,看起来像梦一样,是用泪化成的这幅画。带着这卷画,我将与水天相伴,在烟波江湖中了却余生。

注释

(1)琼枝:指梅花。

(2)矫:形容梅花盘曲昂健的姿态。

(3)银虬:形容梅树千枝横针如海龙。虬,龙之一种。

(4)翩:形容梅花轻盈铺张的姿态。

(5)玉鲸:形容梅朵怒放如鲸之喷水。

(6)南内:南宫。朱元璋定都南京,此处指明皇城。

(7)西清:宫内游宴之处。

(8)十四楼:明洪武年间南京官妓所居的十四座楼。

(9)珠珰:用珍珠制成的耳饰。

(10)潮打孤城:化用刘禹锡《石头城》诗:“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11)只商女船头月自明:化用杜牧《泊秦淮》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2)五陵:本指西汉五位皇帝的陵墓,此指明太祖孝陵。

(13)生绡:生丝织成的薄绸,用以作画。这里指《钟山梅花图》。

(14)江海余生:化用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创作背景

康熙十年(1671)徐渭文去南京,陈维崧有《赠徐渭文序》,嘱其应一访“畸人而隐于绘事”者如龚半千等。他此游原有一吊故国之意。徐氏归,成《钟山梅花图》,旋即掀起一场题咏殆遍的凭吊活动,一批怀抱易代之悲的词人纷纷为此画题词。这实际上是一次借图哭陵的集会,遥祭明孝陵,也即吊故国。《沁园春·十万琼枝》此词即是其一。

文学赏析

《沁园春·十万琼枝》这首词把画中的梅花写得真幻难分,亦真亦幻,使往昔与如今、想象与现实两相错杂交织成篇,从而抒发世事沧桑、恍如一梦之感。

词的上片极写花之繁盛,而所写花开之地南京也正在兴盛之时,名花与名城适相衬映。起调三句,以“十万”形容花树之众多,以“琼枝”“银虬”“玉鲸”比拟劲健的枝干之盘折飞舞、盛开的花朵之雪白一片。四至七句中,以“困不胜烟”“娇偏怯雨”形容花之风韵,以化自林逋咏梅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的“影落”“香浮”描写花影与花香,而以“南内”“西清”为“香浮”“影落”之地,则把梅花山附近的明故宫也摄入词境,把梅花与明太祖奠都南京的历史相联系,使时间倒流到明代开国之初的极盛时期。后面的“夹岸”三句,更把词境从当时的大内扩大到秦淮河两岸,写其亭台相连、歌板喧天的“乐太平”景象;歇拍“谁争赏?有珠珰贵戚,玉佩公卿”三句,则进而想象赏梅季节冠盖云集的盛况,使花之繁茂与明初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相映,以表达对前朝的缅怀和眷恋。其曲寄句外之旨,正是作者在《留都见闻录序》中所云“展《东京梦华》之录,抚《清明上河》之图”的故国之思。

词的下片以“如今”两字开端,把时间从过去转换到现在,把人事从兴盛转换到衰亡。换头“潮打孤城”及“商女船头月自明”的描写,化用刘禹锡《石头城》诗“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及杜牧《泊秦淮》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意境,暗示南明弘光朝的覆灭。紧承此换头两句,以一“叹”字领起四句,再把词笔从石头城边、秦淮河上推向钟山畔、孝陵前,描写梅花落时、南明亡后钟山、孝陵一带的凄凉景象。四句中的“一夜啼乌,落花有恨”及“流水无声”诸语,似化用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词“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及“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句意及词调名。在此,落花之恨与亡国之恨是合二而一的。

这是一首题画词,而词篇到此还没有点到画卷;下片的后六句就以收到画卷及其作者来结束全词。“寻去疑无,看来似梦”两句,词情极其沉重,词语则十分空灵,写出了展看此图时所生发的人事无常、兴亡一梦的迷茫悦惚之感。而“一幅生绡泪写成”句,则既写作画者构图运笔时之泪和墨下,也可见题画者抚图寻梦时之泪眼模糊。结拍“携此卷,伴水天闲话,江海余生”三句,推开词笔,而不离画卷,点出画家的遗民身份,及其今后行踪与不仕新朝的操守。

此作的词题中所云“云臣、南耕、京少”三人与徐元徕均为宜兴人,系作者的同乡和挚友,题此图所用词调分别为《望海潮》《望梅》《沁园春》,其词语是彼此呼应,其词情是相互交流的。当时赋此图的还有另一些宜兴词人,如作者之弟维岳等。这与其说是一次题画活动,毋宁说是一次集体哀悼明室覆亡的活动。陈维崧等人的这一活动,与《乐府补题》众作者在南宋亡后四次聚会,借分咏《龙涎香》《白莲》《莼》《蟹》等题以抒发亡国之恨的活动,其性质是相同的。

作者简介

陈维崧

陈维崧

清代词人、骈文作家

陈维崧(1625—1682),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出身显贵,后家道衰败。曾撰修《明史》。陈维崧词数量很多。现存《湖海楼词》尚有1600多首。风格豪迈奔放,按近宋代的苏、辛派。以豪放为主,兼有清真联想雅之作,更难得的是各体词都写得很出色,能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亦能诗,便成就不如其词与骈体文。他的圣诞节体文,在清初亦是一大家。著作有《湖海楼诗文词全集》54卷,其中词占30卷。

参考资料

  • [1]严迪昌编注,元明清词,天地出版社,1997.12,第128页
  • [2]林少华,豪放词 婉约词 典藏版,漓江出版社,2017.09,第2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