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润州多景楼

金山焦山相对起,挹尽东流大江水。

一楼坐断水中央,收拾淮南数千里。

西风把酒闲来游,木叶渐脱人间秋。

烟尘茫茫路渺渺,神京不见双泪流。

君不见王勃才名今盖世,当时未遇庸人尔。

琴书落魄豫章城,腾王阁中悲帝子。

又不见李白才思真天然,时人未省为谪仙。

一朝放浪金陵去,凤凰台上望长安。

我今四海行将遍,东历苏杭西汉沔。

第一江山最上头,天下无人独登览。

楼高思远愁绪多,楼乎楼乎奈汝何。

安得李白与王勃,名与此楼长突兀。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题润州多景楼》是南宋诗人刘过创作的七言古诗,此诗气势雄壮,把身世之叹,结合在登临怀古之中,由中原不见,恢复无望,引出家国之怨;由古人引出自己落落不偶。诗通篇充满牢骚,却又含融不露;通篇充满哀伤,却又慷爽高昂、豪宕激越,充分表达了诗人不甘落寞、勇于进取的雄心壮志。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金山焦山(3)相对起,(4)尽东流大江水。

金山与焦山兀立江中,相对而起,面向着滔滔不绝东流的长江水。

一楼坐断(5)水中央,收拾(6)淮南数千里。

多景楼巍然矗立在水中央,眼前可望尽淮南数千里大好河山。

西风把酒闲来游,木叶(7)渐脱人间秋。

在萧瑟的西风中我带酒乘闲到此一游,树叶渐渐黄落,时令已是初秋。

烟尘茫茫路渺渺,神京(8)不见双泪流。

烟雾尘沙弥漫了天空,北望是渺渺一片,我见不到昔日的京城,满怀忧愁。

君不见王勃(9)才名今盖世,当时未遇庸人尔。

你没见到王勃的才名今天被认作盖世无双,他当时不为人知,被当成凡夫俗子,带着琴书流落到豫章;

琴书落魄豫章城,腾王阁中悲帝子(10)

登上了滕王阁,写诗作赋,感慨悲伤。

又不见李白才思真天然,时人未省(11)为谪仙。

你又不见李白的才思真是人间第一,人们不知道他是神仙下凡,

一朝放浪(12)金陵去,凤凰台(13)上望长安。

一旦浪游到金陵,在凤凰台作诗高吟望长安。

我今四海行将遍,东历苏杭(14)西汉沔(15)

如今我也把四海都将走遍,西边到过汉沔,东边到过苏杭。

第一江山(16)最上头,天下无人独登览。

如今站在北固山的最高处,眼前没一人,独自在这里骋目游览。

楼高思远愁绪多,楼乎楼乎奈汝何。

楼高我的思绪深远、愁苦也多,楼啊我又能对你如何?

安得李白与王勃,名与此楼长突兀(17)

怎能够像李白与王勃一样,名声与这楼永远高耸巍峨!

注释

(1)润州:今江苏镇江。

(2)多景楼:在镇江市东北北固山上,知州陈天麟建。

(3)金山焦山:在镇江西北及东北,均在江中,东西对峙。

(4)挹:汲取。

(5)坐断:占据;把住。

(6)收拾:领略。

(7)木叶:树叶。

(8)神京:神州京师。此指北宋京城汴京。

(9)王勃:唐诗人,初唐四杰之一。

(10)琴书落魄豫章城,腾王阁中悲帝子:《唐摭言》载,王勃十四五岁到南方去看望父亲,经过豫章(今江西南昌)。当时太守新修滕王阁,设宴阁上,请客人作序文,实际上已让自己的女婿写好了。王勃也参加了宴会,他见座客纷纷谦让,轮到自己,毫不推辞,挥笔便成,文采惊人,在座的人无不钦佩。帝子,指滕王李元婴,唐高祖之子。王勃《滕王阁》诗有“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句。

(11)未省:未曾,没有。

(12)放浪:放情、浪游。

(13)凤凰台:在今南京市。李白作有《登金陵凤凰台》诗,有“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句。

(14)苏杭:苏州、杭州,指今江浙一带。

(15)汉沔:汉阳、沔阳,指今湖北一带。

(16)第一江山:梁武帝曾称北固山为“天下第一江山”。

(17)突兀:高耸的样子。

创作背景

据宋岳珂《桯史》卷二《刘改之诗词》条载,开禧元年(1205年),刘过游镇江,当时岳珂在军中管粮,刘过与岳珂、章升之、黄机等人四处游览,凡名胜之处,都作有诗。这首题多景楼的诗当时最为同伴所欣赏,章升之“为之大书,词翰俱卓荦可喜”,属岳珂刻在多景楼上,因事未果。岳珂《桯史》录诗全首,字句与刘过集中所载多异文。

文学赏析

刘过是著名的豪放派词人,《题润州多景楼》这首诗也写得很豪放。因为诗人处在国家多事之秋,对前途充满担忧,对中原沦丧充满伤感,所以豪放中又带有悲壮。

诗前四句为一段,写多景楼的形势,起得很壮阔。诗以多景楼为中心,写它左右有金山、焦山峙立,地势险要,山下是滔滔不绝的江水,控制了淮南数千里。这样一写,为下文在多景楼上眺望抒怀作了铺垫。

“西风把酒闲来游”起四句为一段,转入登楼远眺。诗写自己在秋天登上多景楼,极目远望,但是望不见已经沦陷的中原,悲从中来,泪流满面。这四句风格与前迥异,充满悲伤凄愁。刘过在多景楼写过好几首诗,每首都有这样的情怀,如《登多景楼》云:“北顾怀人频对酒,中原在望莫登楼。”也是写登楼远望缅怀中原怨愁。

国家如此,眼前的局势又很紧张,诗人无由开怀,以下一大段便一泻而下,抒发自己胸中的抑郁之气。刘过是个爱国者,一直以抗敌复国为己任,光宗末年曾上书请求恢复中原被勒令还乡。他的诗中常常充满豪宕激越之气,渴望报国,如《夜思中原》云:“独有孤臣挥血泪,更无奇杰叫天阊。”又如《从军乐》云:“但期处死得其所,一死政自轻鸿毛。”在这里,诗人紧密切合“楼”的典故,举出王勃赋滕王阁、李白游凤凰台的故事,抒发感慨。诗尽管由楼而及滕王阁、凤凰台,因上接北望中原,总显得有所脱节,前人评刘过诗有粗疏之处,就是指这种情况。刘过这首诗在这里作了一个大的跳跃,诗表面上写阁台,实际注目在王勃、李白二人身上。王勃少年以诗文名,后落落不偶,刘过也是如此,四次参加科举不中;李白学书学剑,朝廷不加重用,刘过也出入戎马,终被摒弃。刘过正是为王勃、李白抱不平,同时结合自己身世,为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而忿忿不平。由古代文人的不偶,他想到自己也漂泊四海、浪游天下,如今登上多景楼,心中满腔愁绪,无从发泄。最后,诗仍以王勃、李白为喻,说自己今天在此吟诗,怎能如前人一样名传千古呢?诗感叹了自己目前的遭际,觉得实现抱负很难,所以寄希望于身后,希望也能像王勃、李白一样;可是这希望又很渺茫,他的哀怨便更进一步流露了出来。“楼高思远愁绪多”是全诗主题,也就是诗人在另一首《登多景楼》诗中所说的“景于多处最多愁”,他的愁仅仅这首诗又岂能包含一尽呢?

《题润州多景楼》全诗气势雄壮,把身世之叹,结合在登临怀古之中,由中原不见,恢复无望,引出家国之怨;由古人引出自己落落不偶,都很自然。通篇充满牢骚,却又含融不露;通篇充满哀伤,却又慷爽高昂、豪宕激越,充分表达了诗人不甘落寞、勇于进取的雄心壮志。正是这不可扼灭的志向,驱使他终身为恢复中原而奋斗。

作者简介

刘过

刘过

南宋文学家,辛派三刘之一

刘过(1154—1206),字改之,号龙洲道人。湖北襄阳人,后移居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少怀志节,读书论兵,好言古今治乱盛衰之变。曾多次上书朝廷,“屡陈恢复大计,谓中原可一战而取”。为韩侂胄客,不识侂胄之败事,识力远不及辛弃疾。又屡试不第,漫游江、浙等地,依人作客,与陆游、陈亮、辛弃疾等交游。后布衣终身,去世于昆山。有《龙洲集》《龙洲词》。存词70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