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

秋灰初吹季月管,日出卯南晖景短。

友生招我佛寺行,正值万株红叶满。

光华闪壁见神鬼,赫赫炎官张火伞。

然云烧树火实骈,金乌下啄赪虬卵。

魂翻眼倒忘处所,赤气冲融无间断。

有如流传上古时,九轮照烛乾坤旱。

二三道士席其间,灵液屡进玻黎盌。

忽惊颜色变韶稚,却信灵仙非怪诞。

桃源迷路竟茫茫,枣下悲歌徒纂纂。

前年岭隅乡思发,踯躅成山开不算。

去岁羁帆湘水明,霜枫千里随归伴。

猿呼鼯啸鹧鸪啼,恻耳酸肠难濯浣。

思君携手安能得,今者相从敢辞懒。

由来钝騃寡参寻,况是儒官饱闲散。

惟君与我同怀抱,锄去陵谷置平坦。

年少得途未要忙,时清谏疏尤宜罕。

何人有酒身无事,谁家多竹门可款。

须知节候即风寒,幸及亭午犹妍暖。

南山逼冬转清瘦,刻画圭角出崖窾。

当忧复被冰雪埋,汲汲来窥戒迟缓。

复制 复制

作品简介

《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先写在青龙寺观赏柿林之美,接着观看寺内的壁画,进而叙述寺僧进柿食柿,最后向崔群陈述个人设想,期以共勉。此诗句奇语怪,韵律古拙,于七古中别开生面。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秋灰初吹季月管,日出卯南晖景短。

时光已经到了季秋的时候,太阳出现在卯位的南面,白天的光景也显得短暂起来。

友生招我佛寺行,正值万株红叶满。

我的朋友邀请我到佛寺去游逛,正好是上万株的柿树红叶遍野的时节。

光华闪壁见神鬼,赫赫炎官(3)张火伞。

光华闪烁仿佛可以见到鬼神,就象是南方的炎官打着红色的伞盖站立在那里威仪赫赫。

然云烧树火实(5)金乌(6)下啄赪虬卵(7)

大大的柿子累累而生,就象红云烧着了树一样,太阳的光芒照耀在柿子上,一个个就象是红色的虬卵。

魂翻眼倒忘处所,赤气冲融(8)无间断。

我被这眼前的红色照射得魂魄翻转,眼睛眩晕而忘记了身处何方,红色的气流冲融在视野中没有丝毫的间隔。

有如流传上古时,九轮照烛乾坤旱。

这一片柿树林就好象传说中的上古时代,九轮太阳灼照着大地,乾坤之间一片干旱的景象。

二三道士席其间,灵液(9)屡进玻黎盌。

有两三个有道之士席坐在柿树当中,不停地用玻璃碗盛着灵液般的柿子在享用。

忽惊颜色变韶稚,却信灵仙非怪诞。

忽然让人非常吃惊的是他们的脸色变得那么年轻,但马上又让人相信灵仙之事并不怪诞。

桃源(11)迷路竟茫茫,枣下悲歌徒纂纂。

桃源迷路的事已经茫然难晓,枣下的悲歌也徒然攒攒。

前年(12)岭隅乡思发,踯躅成山开不算。

前年我在岭南一隅的阳山思念家乡,就有满山的杜鹃花开了无数。

去岁羁帆湘水明,霜枫千里随归伴。

去年羁旅在明净的湘水上时,霜打的红枫叶也千里之中随着我成为归途的旅伴。

猿呼鼯啸鹧鸪啼,恻耳酸肠难濯浣。

一路上猿猴啼呼、鼯鼠悲啸、鹧鸪鸣叫,令人耳边凄恻、愁肠酸楚难以洗罹。

思君携手安能得,今者相从敢辞懒。

当时想能与你携手同游又哪里能得到机会?所以今天有了相从的可能怎么敢以懒惰来推辞?

由来钝騃寡参寻,况是儒官饱闲散(14)

自己生性就愚钝、呆痴而很少忙于政事,更何况是做了一介儒官而多有闲散的时间。

惟君与我同怀抱,锄去陵谷置平坦。

只有你与我怀抱相同,可以锄去心中的坎坷而置身平坦。

年少得途未要忙,时清谏疏尤宜罕。

你少年以来就走上了仕途,所以不必急躁,时光清平,谏函奏疏更应该尽量少投。

何人有酒身无事,谁家多竹门可款。

到底什么人家中有酒却没有事做?又有什么人家竹子满园而容许别人敲门拜访?

须知节候即风寒,幸及亭午(15)犹妍暖。

应该知道节气马上就要进入风寒之际,所以要赶上现在的中午还暖和而外出游历。

南山逼冬转清瘦,刻画圭角(16)崖窾(17)

终南山的景色接近冬天时显得非常清瘦,山的棱角被刻划出来,崖上的大洞也显露出来。

当忧复被冰雪埋,汲汲来窥戒迟缓。

应该担心这秋景还要被冰雪掩埋掉,所以我希望你要快快地来欣赏,切勿太迟缓。

注释

(1)崔群:敦诗,州武城(今山东省武城县)人,与韩愈同年进士,任补阙,为谏官。排行老大,唐代朋友之间好称排行,表示亲切,因称崔大。

(2)青龙寺:在长安南门之东,曲江左侧。

(3)炎官:谓炎帝祝融之属,主司南方之神。

(4)大实:红色柿子。

(5)骈:罗列。

(6)金乌:日光。

(7)赪虬卵:言如红色的虬龙蛋。

(8)冲融:浑然广大貌。

(9)灵液:形容柿子红润熟透有如玉青。

(10)颇黎:产于西域的宝玉。

(11)桃源:桃花源。

(12)前年:指贞元二十年(804年)春在阳山事。

(13)踯蠲:杜鹃花。

(14)闲散:指为国子博士。

(15)亭午:中午。

(16)圭角:指山峰。

(17)崖窾:指崖穴。窍:空。

创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时韩愈由江陵法曹召为国子博士,调回京城,与好友崔群游京城南门外青龙寺,因作此诗赠崔群。

文学赏析

这首诗和韩愈同期所作赠答诗一样,主旨在述交谊、记游兴、抒感慨;感慨则不外是才不得施的苦闷,时不我待的悲凉。

此诗记述的是游佛寺,但除了提到“二三道士”,不及佛语佛典,而集中描绘青龙寺的独特风景——秋天硕果累累的柿树。用奇语使僻典,极尽比喻想象、夸饰渲染的能事,把一片柿树描绘得如现代印象派图画,奇情异景,光怪陆离,造成一种高华壮丽的风神,使人惊心动魄,不敢逼视。中间转而即景抒情,由当前的游踪,回顾前此患难,再转回到身世的零落,结构起伏转折,运思渐趋细密,诗情也更入佳境。这一篇在古体中多用对句,则使语气文情显得更加流畅。

全诗分三部分:

开头十八句,是第一部分,运用浓重的色彩、神奇的想象描写游青龙寺所看到的柿林如火的景观,并用桃源渺茫、枣下伤感做陪衬,点出这次游历是一次真正的享受。

此下十句,是第二部分,回忆前年赏杜鹃、去年观枫林,领悟只有景物好、心情好、游伴好才能感受旅游的乐趣,把游青龙寺的美好印象挖掘得更深入了。

最后十二句,是第三部分,劝告朋友不要只顾忙于俗务,抛弃了人生的乐趣,应当抓住时机,再入南山一游。“何人有酒身无事?谁家多竹门可款?”写出闲情逸致,写出潇洒人生。

这首诗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刻画了柿叶柿子的形象,以“火伞”“赪虬卵”“赤气冲融”“九轮照烛”等神话意象来作比喻,并以粉红如霞的桃树,“朱实离离”的红枣树,万山红遍的踯躅(映山红),“层林尽染”的千里霜枫四样红树相映衬。意象本身很平常,但经过比喻的润色,遂显得怪异神奇。前半部分风格浓重奇险,后半部分字句轻圆,意境闲远,“从柿叶生出波澜”,是韩愈七古中的上乘之作。

作者简介

韩愈

韩愈

唐代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贞元八年(792年)进士。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