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新竹

插棘编篱谨护持, 养成寒碧映涟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 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

官闲我欲频来此, 枕簟仍教到处随。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东湖新竹》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联写种竹时的情景和水中竹的清影;颔联描写了秋风中和烈日下的竹林,反衬了竹的清阴;颈联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竹子的成长特征;尾联抒发了诗人对竹林的爱慕和神往,表明了诗人对恬淡生活的渴求。全诗无一“竹”字,但又字字关情。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插棘编篱(1)谨护持, 养成寒碧(2)映涟漪。

用荆棘编排成篱笆,小心地保护新竹。新竹长成后,苍翠的竹叶与绿波互相映照,显得格外清幽。

清风掠地秋先到, 赤日行天午不知。

秋风乍起,竹枝摇曳,给人送来阵阵清凉;烈日当空,竹荫遮蔽,使人不觉酷暑之热。

解箨(4)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5)

竹笋外壳剥落时,发出簌簌声响,逐渐伸展的叶子越来越繁茂。

官闲我欲频来此, 枕簟(6)仍教到处随。

退官闲暇之后,我会经常光顾此地,随身携带竹枕竹席以便休息。

注释

(1)插棘编篱:插上荆棘,编成篱笆。插棘,原作“插槿”;“槿”字平仄不协,据《陆游集》校改。

(2)寒碧:此指青翠的竹子。

(3)沦漪:即涟漪,水面的细波纹。

(4)解箨:脱除笋壳。

(5)离离:繁茂貌。

(6)枕簟:枕头和竹席。

创作背景

《东湖新竹》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初夏,诗人50岁,在蜀州通判任上。诗人在偷闲时分,寻访竹林,闲中赋竹,借竹寄情,写下了这首诗。

文学赏析

《东湖新竹》此诗是一首咏竹诗,正是以“多侧面”的形象性描写,赋予“东湖新竹”以生命。诗的开头一句,写出种竹时的情景,接下来一连五句,都是从不同角度,对新竹进行形象化的描绘。第二句“寒碧映涟漪”,通过水来反映它的疏影。这里竹的“寒碧”和水的“涟漪”,互相呼应,都有“冷”、“凉”的含义。第三句“清风掠地秋先到”,通过“风”来反映竹梢的敏感和迎风摇曳的情景,“秋先到”三字,十分准确,生动,把“新竹”纤枝因风而动的特点,形象地烘托出来。第四句“赤日行天午不知”,通过“光”来反映它的绿荫萋萋、一片苍翠的景象。五六两句中“声簌簌”、“叶离离”,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形象逼真地描画出新竹成长过程中的特点,读后使人如见如闻。最后两句抒情,写诗人对竹林的爱慕和想望,希望“官闲”是经常到此“枕簟”。而这竹篾制成的“簟”,又呼应试题的“竹”字。此诗由于在形象性方面着意求工,是要诗意方面更加清新传神了。

诗一、二句说由于小心围护,使新竹长出翠绿的叶子,“寒碧映涟漪”五字,展现了它颜色、形态的美。三、四句写夏日在竹林中的凉快感觉,表现了它的好处。五、六句从声音、影子两个方面来描绘竹笋解箨、新枝拔节的情景,表现了它莲勃的生命力。七八句直接表达对竹林的喜爱,隐约流露出对闲适的向往之情。《东湖新竹》全诗层次分明,描叙简练,但感情稀淡。

作者简介

陆游

陆游

南宋爱国诗人,中兴四大诗人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

参考资料

  • [1](清)朱梓 冷昌言.宋元明诗三百首: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02月第1版:第194页
  • [2](宋)谢枋得,(清)王相编选;张卫国译评.崇文国学经典普及文库 千家诗:崇文书局,2015.06:第1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