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二十首·其十八

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

时赖好事人,载醪祛所惑。

觞来为之尽,是谘无不塞。

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

仁者用其心,何尝失显默。

复制 复制

作品简介

《饮酒二十首》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组五言诗。这二十首诗借酒为题,以饱含忧愤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对现实、对生活的感想和看法,抒写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充分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组诗以酒寄意,诗酒结合,使作者自然地袒露出生命深层的本然状态,体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境界。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子云(1)(2)酒,家贫无由得。

杨雄生性好饮酒,无奈家贫无处得。

时赖好事人(3)载醪祛所惑(4)

幸赖一些勤学者,时常携酒来求学。

觞来为之尽,是谘无不塞(5)

酒杯斟酒即饮尽,有问必答解疑惑。

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6)

有时沉默不肯言,岂非国事不敢说?

仁者用其心(7),何尝(8)显默(9)

仁者行身细思量,进退出处何尝错!

注释

(1)子云:扬雄,字子云,西汉学者。

(2)嗜:喜欢,爱好。

(3)时赖好事人:时:常常。赖:依赖,依靠。好(hào)事人:本指喜欢多事的人,这里指勤学好问之人。

(4)载醪祛所惑:载醪(láo):带着酒。祛所惑:解除疑惑问题。《汉书·扬雄传》说扬雄“家素贫,耆(嗜)酒,人希至其门。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

(5)是谘无不塞:是谘(zī):凡是所询问的。无不塞:无不得到满意的答复。塞,充实,充满。

(6)伐国:《汉书·董仲舒传》:“闻昔者鲁公问柳下惠:‘吾欲伐齐,如何?’柳下惠曰:‘不可。’归而有忧色,曰:’吾闻伐国不问仁人,此言何为至于我哉!’”渊明用此典故代指国家的政治之事。

(7)用其心:谓谨慎小心,仔细考虑。

(8)失:过失,失误。

(9)显默:显达与寂寞,指出仕与归隐。

作者简介

陶渊明

陶渊明

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长于诗文辞赋。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有《陶渊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