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箫·笑语喧哗

笑语喧哗,墙内甚人家? 度柳穿花,院后那娇娃。

媚孜孜整绛纱,颤巍巍插翠花。可喜煞,巧笔难描画。他,困倚在秋千架。

复制 复制

作品简介

《碧玉箫·笑语喧哗》是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所作的一首散曲。这首小令描写了庭院中一位年轻少女的芳姿,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笑语喧哗,墙内(1)人家? 度柳穿花,院后那娇娃(2)

一阵阵笑语传出墙外,不知是谁家的内宅?院后那娇媚的女孩,分开绿柳,穿过花丛姗姗而来。

媚孜孜整绛纱,颤巍巍插翠花。可喜(3)煞,巧笔难描画。他,困倚在秋千架。

她妩媚地整了整红色的纱裙,头上插戴的珠花摇摇摆摆。纵然有丹青妙笔,也绘不出她那征服人心的可爱。就是她,正靠在秋千架旁,一身的慵态。

注释

(1)甚:谁,那。

(2)娇娃:美丽的少女。唐刘禹锡《馆娃宫》诗:“宫馆贮娇娃,当时意太夸。”

(3)可喜:可爱。

文学赏析

苏东坡有首著名的《蝶恋花》词,其下阕云:“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写的是墙外人对墙里佳人可感而不可即的惆怅。这种“多情”,实际上代表了人们对生活、对美的求索与憧憬,“墙”的屏蔽,适足使这种欲望更为煽炽。所以西方小说中,常有借助精灵揭开屋顶去闯窥人生的构思。关汉卿的这首小令,便尽兴满足了人们的这种愿望,带领读者越入高墙而进到一处美好的天地。

起首两句,作一设问,便带有东坡词中“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的意境,并以疑问的方式吸引了读者的关注。三、四句顺势转入墙内,让曲中的女主角娉娉袅袅地登了场。这两句似答非答,不着重于“甚人家”,却使人对“娇娃”的闺秀身份了然于心;“笑语喧哗”,则院中女子不止一人,而作者却专为她写照,这一切,都使起始的两句带上了起兴和铺垫的双重作用。“度柳穿花”,是少女娉婷轻盈的身姿,也表明了花柳的存在,令人意识到桃红柳绿的大好春光。芳春美人,使小令的意境、情韵更为旖旎动人。短短四句,跃动着生活的明媚、欢快,作者真不愧为散曲的丹青老手。

以下六句全力以赴,进一步呈现了“院后那娇娃”的芳姿。先是一组动作:少女将红色的纱裙用手整好,接着将鬓间的珠翠花饰插戴整齐。这两句并非无因而发,实是上应“笑语喧哗”,她的绛裙之所以凌乱,珠花之所以落下,可想而知,都是前时与女伴们打笑的结果。就是对此一“整”一“插”,作者也不放过修饰描写,前者是“媚孜孜”,后者是“颤巍巍”,无不带有娇柔慵懒的风韵。而一经“整绛纱”、“插翠花”后,少女的倩影便更加迷人,令作者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可喜”是元人方言,又作“可戏”、“忔戏”,《西厢记》“颠不刺的看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罕曾见”,马致远《湘妃怨》“可戏杀睡足的西施”均是证例,总之是可爱极了。这使作者的高才也难以细绘其丰采,“巧笔难描画”,为读者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为了帮助完成这种想象,作品于虚写后又接一实笔:“他,困倚在秋千架”,“困倚”二字添现了少女天真娇憨的慵态,也启发人就其原因生发出进一步的联想。“他”的一字句,在曲中恰恰起到了“困倚”形象的顿点作用。

《碧玉箫·笑语喧哗》这首小令明快流丽,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昔人评初唐诗,以为其特色正在“清润”二字,犹如出现的初墨,也就是清新自然,毫不费力而进入佳境。散曲在初始阶段,同样具有初唐诗的这种清润特征,因而成为其生命力丕发的渊源。该篇即可说是其间的一则代表作品。以后如张可久《锦橙梅》:“红馥馥的脸衬霞,黑髭髭的鬓堆鸦。料应他,必是个中人打扮的堪描画。颤巍巍的插着翠花,宽绰绰的穿着轻纱,兀的不风韵煞人也噤。是谁家,我不住了偷睛儿抹。”虽是模仿,却不免有着力与黏滞之感了。

作者简介

关汉卿

关汉卿(曲圣)

元代著名曲人、元曲四大家之首

关汉卿(生卒年不详),号已斋叟,大都(今河北安国)人。与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居首。编有杂剧60多种,现存18种。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所作散曲今存套曲10多套、小令50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