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絮

池上无风有落晖,杨花晴后自飞飞。

为将纤质凌清镜,湿却无穷不得归。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池上絮》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前两句写落日的余晖照着池水,柳絮漫天飞舞,组成了一个非常佳丽的艺术境界。后两句写柳絮飞过池面时,因为沾湿了,就再也不能飞回。这首诗描写细腻,意趣横生。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池上无风有落(2)杨花(3)晴后自飞飞。

落日的余辉映照着平静的池水,杨柳的花絮在晴空中自在地飘飞。

为将纤质(4)(5)清镜(6)湿却(7)无穷(8)不得归。

纤柔的身躯还想越过如镜的水面,却被沾湿了无数不能飞回。

注释

(1)絮:柳絮,柳树的花。

(2)晖:日光。

(3)杨花:即柳絮。

(4)纤质:谓纤小的身躯。

(5)凌:渡过,逾越。

(6)清镜:指池水。

(7)湿却:湿了。

(8)无穷:指柳絮落于水面极多。

创作背景

视内容情调,这首诗似作于元和六年(811年),任河南令,在洛阳时。韩愈见眼前景物不饰自切,于是创作《池上絮》此诗以喻社会世俗不琢自深。

文学赏析

诗咏池上柳絮。首句“池上无风有落晖”,一个春天的傍晚,红日已经西斜,池塘的水面上微风不生,平静安详。次句“杨花晴后自飞飞”,漫天的柳絮在斑斓的落晖中,飘飘荡荡,自在地飞扬,美丽多姿。末二句“为将纤质凌清镜,湿却无穷不得归”,为了飞越池面,或许是想在那清澈如镜的池水中顾盼一下自己婀娜的倩影神姿,那纤细的绒毛被水一点点地润湿了,渐渐地完全湿透了,再也飞不起来了。诗人将雪白的柳絮与碧绿平静的池水、斑斓的落晖放在一起,组成了一幅极美的画面;后面描绘柳絮临池顾盼的情景,观察细致,描写细腻。诗人通过对夕阳湖畔柳絮满天,杨花飘落水面,被水浸湿再也不能飞起来这个细节的描绘,也体现出作者陶醉于旖旎的大自然风光的情趣。

这首诗前以写景起兴,后转比拟。意在杨花不过为了飞到水面上照下自己,便落入水中,无复飞扬了。当然有昌黎自况。“为将纤质凌清镜,湿却无穹不得归。”一句抓住在池边欣赏柳絮的情景。杨花飞飞,装点暮春,时节必然,要临水自照也是有原因的。人莫不如此,一身于天地间,自然有命,却偏要通过荣誉、权力、财富自见。郭象注《庄子》曰,圣人不对物。“不对物”则无我,无我则无须自见。

《池上絮》这首诗,仿佛漫不经心,随手撷来,出口而成,实际上,它是诗人丰富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深厚的语言功力的凝聚。摄取飞絮沾水美的倩影、美的姿容入诗,造出闲静淡远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对冲和淡泊、空灵闲寂的大自然的崇尚和对美好春光无限热爱的情致。

作者简介

韩愈

韩愈

唐代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贞元八年(792年)进士。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

参考资料

  • [1](唐)韩愈著.韩愈集.岳麓书社.2000年09月.477
  • [2]张清华主编.韩愈诗文评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08月.413
  • [3]蒋人杰,倪进编著.学生诵读菁华 7.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年03月.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