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述怀

归心正似三春草,试著莱衣小。橘怀几日向翁开,怀祖已瞋文度、不归来。

禅心已断人间爱,只有平交在。笑论瓜葛一枰同,看取灵光新赋、有家风。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虞美人·述怀》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四句全部用典,赞颂了友人马中玉的孝养之心;下片则主要把自己的心绪和情感与友人进行对比,自愧不如。全词叠用事典,妥贴自然,赞美了马中玉的高尚品格,但词意略显晦涩,难以理解。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归心正似三春草(2),试著莱衣小。橘怀(3)几日向翁开,怀祖已(4)文度、不归来。

马中玉探母归心如三月春草之盛,像老莱子著小儿衣以取悦父母一样孝敬父亲;像三国吴人陆绩六岁见袁术时,悄悄怀揣三枚橘子,欲归送母亲;又像晋人王坦之不速归探父怀祖,父亲便要瞪眼发怒了。

禅心已断人间爱(5),只有平交在。笑论瓜葛一枰同(6),看取灵光新赋(7)、有家风。

我心境清静澄明,已无七情六欲,不像马中玉那样执著于人间情爱了。只有平昔之交,不论什么纠葛亲友关系都一视同仁。看一下《灵光》新赋,颇有马中玉的诗书传家风范。

注释

(1)虞美人: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

(2)三春草:意谓探望母亲的归心如春草越来越盛。

(3)橘怀:用陆绩怀橘故事来比喻马中玉孝敬父母。

(4)瞋:瞪眼发怒。

(5)禅心已断人间爱:意谓自己心境清静澄明,已无七情六欲,不像马中玉那样执著于人间情爱了。

(6)笑论瓜葛一枰同:意谓不论什么关系都一视同仁。瓜葛:瓜、葛是两种蔓生的植物,蔓生纠结,比喻各种亲友关系。

(7)灵光新赋:指王延寿作的《灵光殿赋》。

创作背景

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三月,当时苏轼的友人马中玉辞掉官职回家探望母亲,为表达马中玉的孝心,苏轼作了《虞美人·述怀》这首词送给他。

文学赏析

上片赞颂友人马中玉对其父母的孝养之心:四句全部用典。「归心正似三月草」,化用孟東野《游子吟》诗事;「试着莱衣小」,乃选用《孝子传》「老莱子孝养二亲」之典;「橘怀几日向翁开」,是用《三国志·吴書·陆绩传》之典;「怀祖已嗔文度、不归来」,乃化用《晋书·王述传》事典。这些典故均附含马中玉性情之实际,贴切自然,启人联想,可以窥见词人的学识渊博和才艺出众。

下片则叹息自己的心绪和情感,远不如友人马中玉的热烈积极:「禅心已断人间爱,只有平交在。笑论瓜葛一秤同。」词人在仕途上屡遭挫折,佛家的清静澄明,已浸透了他的心灵,消磨掉了炽热的情感,已不似马中玉这般执著于人间的诸般情爱了。所剩下的,只有平昔之交,不论什么纠葛亲友关系,都一视同仁。平交意指平淡之心。词篇在与友人的对比反差中,突出烘托了马中玉的孝亲个性和形象。末句:「看取灵光新赋、有家风」,又回到用典的艺术方法上,它以後汉王延寿作《灵光殿赋》的才华横溢、卓然出众,再次补充赞美了马中玉的诗书传家风范。

《虞美人·述怀》全词叠用事典,引喻譬类,意象复加地塑造了马中玉友人的高尚品格和丰满形象,堪称是词人「以才学为词」的典型之作。引譬用典,可使词章含蓄蕴藉,别造新境,烘云托月,虚实相生;然而,这首词典故过多,也往往形成词意晦涩,阻滞思路,不易霎时领会词旨的缺憾。

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参考资料

  • [1](北宋)苏轼 (南宋)李清照等著,宋词精编,中州古籍出版社,第130页
  • [2]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第1112-11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