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贤三峡桥

吾闻太山石,积日穿线溜。

况此百雷霆,万世与石斗。

深行九地底,险出三峡右。

长输不尽溪,欲满无底窦。

跳波翻潜鱼,震响落飞狖。

清寒入山骨,草木尽坚瘦。

空濛烟霭间,澒洞金石奏。

弯弯飞桥出,潋潋半月彀。

玉渊神龙近,雨雹乱晴昼。

垂瓶得清甘,可咽不可漱。

复制 复制

作品简介

《庐山二胜》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组诗,《栖贤三峡桥》是其中的第一篇,该诗从正面刻画描写了庐山栖贤谷水势之汹、激流之险,表现了诗人苏轼广阔的胸襟,全诗观物既工,造语尤妙,奇势选出,曲尽其妙。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吾闻太山石,积日穿线(2)

我听说泰山之石积年为细细的流水所穿透。

况此百雷霆,万世与石斗。

此处的波涛如雷霆般汹涌,历经万世与石头相互较量。

深行九地底(3)险出三峡右(4)

瀑布的流水能深入到地底最深处,这里的峡谷比三峡还要险峻。

长输(5)不尽溪,欲满无底(6)

长年奔流的水渊源无底,浩大的水势似乎要填满那无底之洞。

跳波(7)潜鱼(8),震响落飞狖。

波涛翻滚会冲出潜藏在水底的鱼,瀑布落下的巨大声响惊走了行动如飞的长尾猴。

清寒入山骨,草木尽坚瘦。

草木在石缝中生长,因清凉的水汽都生得十分细长。

空濛烟霭间,澒洞(10)金石奏。

这里水势汹涌,水汽朦胧一片,声音洪亮如金石乐器在弹奏。

弯弯飞桥出,潋潋半月(12)

弯弯的桥似从峡谷中飞出,水波中印出半月的倒影有如弯弓。

玉渊神龙近,雨雹乱晴昼(13)

在有神龙出没的玉渊潭随云降落的冰雹让人分不清白天还是黑夜。

垂瓶得清甘,可咽不可漱(14)

我从潭中舀出一瓶清甜的潭水,这水只可以饮用,千万不要用来漱口,因为那太可惜了。

注释

(1)栖贤三峡桥:栖贤,谷名,在庐山南五老峰与汉阳峰夹峙的涧中。中多大石,水行石间,有声如雷。上架长桥,北宋初建,名栖贤桥。因地势很险,如长江三峡,又名三峡桥。

(2)溜:水流。

(3)九地底:地下最深处。九非实数,只是用以形容事物之最。

(4)险出三峡右:春秋时中原尚右,楚人尚左。汉以来也是以右为尊,为胜。这是说栖贤之险,过于三峡。三峡:指重庆奉节至湖北宜昌间长江两岸的峡谷,又称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5)长输:永远输入。

(6)窦:洞。

(7)跳波:从上游跳下的波浪。

(8)潜鱼:藏在水底的鱼。

(9)飞狁:行动迅速如飞的狁。狁,猴类。

(10)澒洞:项洞,这里是水势汹涌的形容词。古人以制造乐器的原材料为依据区分乐音,称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为八音。这是说水势汹涌,其声如演奏金石制成的乐器。

(11)激潋:水波相连的样子。

(12)彀:将弓拉开,这里指弓形。这是说栖贤谷上槊着弯弯的飞桥,谷中则水波相连,从桥上下望,也如同弓形的半月。

(13)玉渊神龙近,雨雹乱晴昼:这是写急流注入深潭,承花乱射。有如下着冰雹,大晴天的景象也给弄乱了。玉渊,潭名,栖贤谷中的水就流入这潭。雨,这里作动词用,落下。

(14)垂瓶得清甘,可咽不可漱:这是说水极清甘,只能拿来喝,如果用以漱口,就未免可惜了。垂瓶。以绳系瓶,从高处汲水。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四月,苏轼由黄州赴汝州,途径庐山,作此组诗。

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参考资料

  • [1]夏华等编译.东坡集.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20:181-184
  • [2]程千帆著,程千帆全集 (第十一卷) 古诗今选 (下册) 读宋诗随笔,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第2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