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十二曲·虚花悟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
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
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作品简介
《虚花悟》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创作的一首曲子,出自《红楼梦》第五回。此曲是写贾惜春从三个姐姐的遭遇中,看透了人世间的荣华富贵,意识到自己的悲剧未来。这首曲子通过运用各种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来描写她对人生的冷淡和对现实的逃避。全曲极力铺张渲染,营造了浓重的悲伤气氛,曲调哀怨。
译文注释
译文
将那三春看破(1),桃红柳绿待如何(2)?把这韶华(3)打灭,觅那清淡天和(4)。
已经把三春的艳丽美景看破,即便是桃红柳绿结果又如何?要把那大好的春光毁灭,寻觅那清净淡泊养性修真的生活。
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5)?到头来,谁把秋捱过(6)?
说什么,天上的碧桃长得美丽茂盛,云中的红杏开得鲜艳繁多。到头来,谁又能把肃杀寒秋捱得过?
则看(7)那,白杨村(8)里人呜咽,青枫林(9)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10),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
只见那,白杨树的坟冢有人在哭泣,青枫林的墓地鬼魂在悲歌。更加上,枯草连着天边把坟墓全遮掩。这真是,昨儿贫今日富令人劳累奔波,春花开秋花谢使人空受折磨。
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11)。
象这样,生死的劫数谁能够避开藏躲?听说是,西方有宝树叫婆娑,树上结着长生仙果。
注释
(1)将那三春看破:语带双关,字面上说看到春光短促。实际是说惜春的三个姐姐(元春、迎春探春)都好景不长,使惜春感到人生幻灭。
(2)桃红柳绿待如何:桃红柳绿:喻荣华富贵。待如何:结果怎么样呢?
(3)韶华:大好春光,美妙年华。这里比喻所谓青春时期,寓意惜春少年看破红尘出家。
(4)天和:即所谓元气。
(5)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天上夭桃、云中杏蕊」比喻富贵荣华。
(6)到头来,谁把秋捱过:说桃杏虽盛,但等不到秋天而早已落尽。以草木摇落而变衰的秋季来象征人世间不可避免的衰败。从其他线索看,原稿写贾府之败时在秋天,因此,这一句含义双关。
(7)则看:只见。
(8)白杨村:古人在墓地多种白杨,后来常用白杨暗喻坟冢所在。《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9)青枫林:李白遭流放,杜甫疑其已死,作《梦李白》诗说:“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这里青枫林是借用,意同“白杨村”。
(10)的是:真是。
(11)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西方”二句喻指皈依佛教,求得超度,修成正果。果:又是佛家语,指修行有成果。这里,作者是捏合传说以取喻,暗示惜春终于逃避现实,出家为尼。
创作背景
曹雪芹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将《红楼梦十二支曲》和《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写在了“贾宝玉神游大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这一回,这两组结构完整的组诗是“金陵十二钗”形象塑造的提纲。小说这一回,主要借由警幻仙子揭露金陵十二钗的命运,《红楼梦十二支曲》和《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对一些重要的女性悲剧人物的性格、命运和贾府的最后破败,都概括地作了预示。《红楼梦十二支曲》是《红楼梦》的点睛之笔。而《虚花悟》是揭露贾惜春命运的一支曲子。
惜春在贾氏四姐妹中最小,当她长大懂事的时候,贾府已经日趋衰败。 她从三个姐姐的遭遇上更深地感受着家族的没落。现实的不可恋,她找不到出路,只得看破“红尘”,选择“独卧青灯古佛旁”的逃避现实的道路。
文学赏析
这首曲子是写贾惜春的。曲子劈头第一句就说看破“三春”。这句语带双关,字面是指三月季春,又关合大姐元春、二姐迎春、三姐探春的事。暮春时节,美景即将随春逝去;从三位姐姐的不幸结局中,更感受到贾府这个大家族的衰败没落,正如冷子兴所说的“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惜春“看破”的,正是这好景不长的现实。 因此, 即便是如“桃红柳绿”般的荣华富贵,到头来都是虚空的。现实对于惜春再也无可留恋了。她要“打灭”大好的春光,也就是她要抛却自己的青春年华,去寻觅那超脱尘世的所谓“天和”的境界。
曲子用“说什么”这种怀疑的语气,去否定比作荣华富贵的“天上天桃”、“云中杏蕊”。封建士大夫以天、日称颂君王,以雨露比喻君恩;诗中是以天上的桃、杏比作朝廷上的显贵。我们认为,惜春的这种否定,虽然比起那些热衷于功名富贵的人有着较为清醒的一面,但并不是她的悟彻和反抗。惜春之所以产生这种否定的念头,是因为她要置身事外,从而达到“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够了”的目的。
曲子里断言,桃杏盛景,等不到秋天就会败落净尽,所能看到的,只是长满白杨枫树、衰草连片的坟场。这些,在惜春看来,是劫数,是谁也躲避不了的。于是,她唯有弃世,向往“西方宝树”,皈依佛门。
惜春之所以选择入庵为尼,长伴“青灯古佛”的生活道路,原因是她要逃避,免使自己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倾轧的殉葬物,但是她并未因此而获得解脱。判词“判定”她:“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可怜”悲惨的归宿,就是“侯门”四小姐贾惜春的不可逃避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