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无题·洞庭木落楚天高》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32年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借用《楚辞》的词句和形象,前两句揭露和声讨国民政府反共军事“围剿”;后两句揭露和声讨文化“围剿”,表达了作者对国民政府反共的愤懑之情。
译文注释
译文
洞庭(1)木落(2)楚(3)天高,眉黛(4)猩红(5)涴(6)战袍。
洞庭湖边的树叶纷纷落下,湘鄂一带的天更高了;革命根据地妇女们的鲜血,染红了国民政府军官的军衣。
泽畔有人吟不得(7),秋波渺渺(8)失离骚(9)。
就是在当年屈原行吟的泽畔,人们也没有吟诵诗篇的自由;秋天的洞庭水波还是那样浩荡无边,而像《离骚》那类讽世的作品却见不到了。
注释
(1)洞庭:洞庭湖。此处暗指西子湖。
(2)木落:叶落。《楚辞·九歌·湘夫人》:“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3)楚:指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4)眉黛:一种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妇女用来画眉。
(5)猩红:指鲜红的血。
(6)涴:污,弄脏。
(7)泽畔有人吟不得:“泽畔”句:泽畔,即水边。语出《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
(8)渺渺:水色邈远的样子。
(9)离骚:屈原所作政治抒情诗。
创作背景
《无题·洞庭木落楚天高》这首诗是鲁迅于1932年12月31日,书赠给郁达夫的,后编入《集外集》时,将《日记》录存的原诗作了三处改动,将“浩荡”改为“木落”,“心红”改为“猩红”,“吟亦险”改为“吟不得”。
1928年,郁达夫与杭州王映霞结婚,寓居上海。因郁达夫是杭州富阳人,王映霞是杭州人,婚后,郁达夫或因事、或养病而在杭州逗留,因此有欲定居杭州的打算。1932年11月10日,郁达夫在杭州写给王映霞的信中说:“洪(指洪雪帆,现代书局老板)若有信来,则《弱女子》落得卖去,有一千二百元也可以了,最低不得比一千元少。这钱卖了,可以到杭州来买地皮或房子。”此后,郁达夫从杭州回到上海,于12月30日,受时任上海《申报·自由谈》编辑的黎烈文之托去鲁迅家,向鲁迅约稿。鲁迅在郁达夫来访后的第二天,书写此诗赠郁达夫,劝郁达夫不要迁居杭州。(劝阻郁达夫搬家说)
1932年6月,国民党发动第四次反共产党军事“围剿”;与此同时,亦强化文化“围剿”。因此,当时革命“文艺是在受着少有的压迫与摧残,广泛地现出了饥馑状态。文艺不但是革命的,连那略带些不平色彩的,也往往就受迫害。”(鲁迅《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这首诗就是感于当时文化氛围所作。(揭露国民政府的文化围剿说)
文学赏析
关于《无题·洞庭木落楚天高》这首诗表达的意思有两种说法:
一是阻郁达夫搬家说。
“洞庭木落楚天高”句,描写了深秋时节,树叶都落了,天气高远,洞庭湖边一片肃杀萧瑟的景象。诗中以洞庭湖比西子湖,隐喻杭州政治高压的气氛。“眉黛猩红涴战抱”句,写女人的殷红的脂粉染污了战抱,隐喻儿女情长,只会使英雄气短。鲁迅在此委婉地劝郁达夫不要沉溺于儿女情长。最后,鲁迅以屈原比郁达夫,认为郁达夫此去杭州,就像屈原一样,在洞庭湖畔、沅湘之间的草泽之中悲吟,最终自沉于汨罗江,从而失去《离骚》,连文章都做不得。在这里,鲁迅敏感地意识到,郁达夫的迁居杭州,对郁达夫本人,对他的前途、个人抱负和才华,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损失。而“吟不得”的原因,正如诗中上二句所说的,一是杭州的政治高压,二是郁达夫沉迷于个人儿女情长的小圈子,自甘落后。诗的意思前后照应,构思巧妙。 全诗隐喻得当,以洞庭比西湖,以屈原比郁达夫,含蓄隽永,构思巧妙。同时,描写的意境高远,表达的感情深厚,劝喻委婉而深刻、贴切。
二是揭露国民政府的文化围剿说。
《无题·洞庭木落楚天高》全诗巧借楚辞,叙写往事,将国民政府的两种“围剿”揉合一起,使诗的意境高远,天然合拍,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诗的前两句,揭露声讨国民政府的反革命军事“围剿”。首句点明时间地点,渲染气氛,次句写革命与反革命的殊死斗争。一个“流”字,将反革命屠杀的残酷性,揭示得淋漓尽致。同时,还展现了根据地人民由反抗到挣扎、到壮烈牺牲的斗争过程。诗的后两句,揭露、声讨国民政府的反革命文化“围剿”。诗人运用屈原“行吟泽畔”的典故,深刻地揭露了国民政府对进步文化的摧残,已远远超过了当年的楚怀王等封建统治者,比他们更反动,更凶残。巧用对比手法,妙笔生辉,以失《离骚》一语结束,启人深思。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鲁迅诗释读》,昆仑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第93-94页
- [2]吴传玖.鲁迅诗释读:昆仑出版社,2005年:93-94页
- [3]谢邦华 张纯武 俞瑞华.鲁迅旧诗导读: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年:159-162页
- [4]金鹰.橄榄小集: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年:3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