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方从谏,朝廷无忌讳。

出处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初授拾遗

释义天子正乐于接受谏言,朝廷中建议没有忌讳。

初授拾遗

奉诏登左掖,束带参朝议。

何言初命卑,且脱风尘吏。

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

当时非不遇,尚无过斯位。

况余蹇薄者,宠至不自意。

惊近白日光,惭非青云器。

天子方从谏,朝廷无忌讳。

岂不思匪躬,适遇时无事。

受命已旬月,饱食随班次。

谏纸忽盈箱,对之终自愧。

作品简介

《初授拾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反映了作者初授左拾遗一职时的复杂心理活动,先是为此官职胜于奔走风尘的俗更而欣喜,继而想到才名动天地的陈子昂、杜甫最高官职不过谏官,又生惭愧,诗中既有对职位的珍视,也展现了对朝廷谏言职责的认真态度。全诗写来真切诚挚。

创作背景

《初授拾遗》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三年(808),白居易时在长安。当年四月,白居易任左拾遗,仍充翰林学士。他对左拾遗这一官职很重视,觉得被授予此职是受到宠幸,希望能尽其职责。

作者简介

白居易

白居易(诗魔)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太原(今属山西)人。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