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阗花骢龙八尺,看云不受络头丝。

出处出自宋代黄庭坚的《次韵子瞻和子由观韩干马因论伯时画天马

释义于阗的花骢龙马,身高八尺,悠然自得地仰首看云,不愿受缰绳的羁束。

次韵子瞻和子由观韩干马因论伯时画天马

于阗花骢龙八尺,看云不受络头丝。

西河骢作蒲萄锦,双瞳夹镜耳卓锥。

长楸落日试天步,知有四极无由驰。

电行山立气深稳,可耐珠鞯白玉羁。

李侯一顾叹绝足,领略古法生新奇。

一日真龙入图画,在坰群雄望风雌。

曹霸弟子沙苑丞,喜作肥马人笑之。

李侯论干独不尔,妙画骨相遗毛皮。

翰林评书乃如此,贱肥贵瘦渠未知。

况我平生赏神骏,僧中云是道林师。

作品简介

《次韵子瞻和子由观韩干马因论伯时画天马》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共二十句:前八句写天马的神态,但受束缚,很难施展才能,寓有深远之意。“李侯”四句,赞李公麟画马之精湛。“曹霸”以下八句论画马之肥瘦,主要在于精神。全诗潇洒浑脱,格韵俱高。

创作背景

《次韵子瞻和子由观韩干马因论伯时画天马》此诗作于元祐二年(1087)。当时苏轼兄弟、晁补之、张耒、李伯时等一批友人均在朝廷,诗画交游,唱酬频繁。关于“伯时画天马”,据苏轼《三马图赞·引》说,元祐初年(1086),有西域贡马,羌人温溪心献马,西蕃献汗血马,当时称为三骏马。苏轼曾请李伯时把三者的状貌描绘下来,这就是世传的伯时“天马图”。其实伯时画的“天马图”不止一种,今有《五马图》《三马图》传世。李伯时应苏轼之请,仿韩干笔意画天马图后,苏辙先写了咏画马的诗,苏轼和一些友人都步韵写了和诗。黄庭坚用同样的韵写了两首,一首和苏辙,一首和苏轼,即此诗。

作者简介

黄庭坚

黄庭坚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年间进士。宋哲宗时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因修史“多诬”遭贬。早年以诗文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诗以杜甫为宗,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论,风格奇硬拗涩,开创江西诗派,在宋代影响颇大。又能词。兼擅行书、草书,为“宋四家”之一。有《山谷集》《山谷琴趣外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