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家

络纬声转急,田车寒不运。

儿时手种柳,上与云雨近。

舍傍旧佣保,少换老欲尽。

宰木郁苍苍,田园变畦畛。

招延屈父党,劳问走婚亲。

归来翻作客,顾影良自哂。

一生萍托水,万事雪侵鬓。

夜阑风陨霜,干叶落成阵。

灯花何故喜,大是报书信。

亲年当喜惧,儿齿欲毁龀。

系船三百里,去梦无一寸。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过家》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友的深厚感情。诗中把景物、环境、故乡的变化、亲戚的关系跟自己的感怀结合起来写,叙事、写景、抒情浑然无间。全诗结构命意曲折,语言力求生新,用字简练。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络纬(1)声转急,田车寒不运。

蟋蟀的鸣声越来越急,田畔的水车天寒难转。

儿时手种柳,上与云雨近。

我小时候亲手种植的柳树,现在已长得耸入云天了。

舍傍旧佣保,少换老欲尽。

当年在屋旁的旧仆人,年轻的已更换,年老的也快死尽了。

宰木郁苍苍,田园变畦畛(2)

山冈上的树木郁郁苍苍,田园中的畦径也改变了。

招延(3)父党,劳问走婚亲。

对我殷勤地招待宴请,委屈了父辈的亲族,亲自到来向我问候,真累了亲戚们走动。

归来翻作客,顾影良自哂。

回到家中,反而变成了客人;看着身影,真觉得自己好笑。

一生萍托水,万事雪侵鬓。

我这一生,像浮萍附水,到处漂流;万事纷纭,到头来只余得满鬓白发。

夜阑风陨霜,干叶(4)落成阵。

夜深了,寒风中繁霜零落;枯叶飞舞着,密密层层。

灯花何故喜,大是报书信。

灯花结了,是有什么喜事吗?多半是来报书信吧!

亲年当喜惧,儿齿欲毁龀。

母亲年高,自己既感到喜悦,又有些担忧。

系船三百里,去梦无一寸。

家人的船虽然停泊在三百里外,但离开我的梦境还不到一寸。

注释

(1)络纬:蟋蟀。

(2)畦畛:田间的界道。

(3)屈:委屈。

(4)干叶:枯叶。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十二月,黄庭坚自江西太和移监山东德州德平镇。途经家乡分宁(今江西修水),创作了《过家》此诗。

文学赏析

黄庭坚在太和这几年,五言古诗的艺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基本上已经克服了早年五古议论与抒情分离、语言率易、句法不精的缺点,形成句律精深稳健、章法曲折多变,于拗硬中露清芬之趣的艺术特点。此诗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首二句“络纬声转急,田车寒不运”是写过家的时令。作者此次赴官途经大孤山,有刻石诗云“是岁癸亥十二月,予自太和移德平”,与此处所写的深冬时令正合。“络纬”即“促织”,古时亦唤“莎鸡”,古诗中常见。田车即水田车,因为已是深冬,农人辍作,所以说“田车寒不运”。写时令两句尽之,不作铺叙,此章法简劲之处。“儿时手种柳”六句,写还家后睹景生情,写得十分本色,语能尽事,事象外更含意趣。“招延”四句旁出一境,从访亲拜友写还家时的另一种光景,此情形颇令人想起鲁迅《故乡》中的类似情节。盖古今游子还家皆然也。而还家翻似作客也是千万人都经验过的心理。此情此景,不禁令人生发身世飘萍、生涯老大的感伤情绪。

“夜阑”以下,是触景生情,想念搁在赴官途中官船上的亲属。这里需要略作考证。山谷就任太和时是带着家眷和老母的,此次移官,时间仓促。如果说家属们是趁回家的机会安额在分宁老家,则诗中无一语叙及安家之事,且与“顾影良自哂等语不符。所以只能是这样:作者在赴官途中将家属留在途中,只身返家乡料理家事并拜何久违的亲戚朋友,也在地方官郭明叔知县那里尽了一下人事。但是山谷此次任德平镇监,家人并未一起到任。因此黄㽦《年谱》认为家人留在江南家乡《年谱》卷十七:元丰七年,《留王郎是弼》。按蜀本诗集注云:山谷在德平,有与德平(当作州)太守书:“客宦不能以家来,官舍萧然如寄。”而此诗有“河外吹沙尘,江南水无津”之句,又云“我随简书来,顾影将一身”,盖言身在河北,亲在江南。

如果真如黄㽦所说,则山谷是将家属安额分宁老家后只身赴官的。而《过家》中“夜阑”以下是写作者离家三百里后于客船思念家中亲人。但是事实上作者在德平任官的一年多时间内家属是寄居在汴都的。黄㽦《年谱》卷十七同样提供了这方面的证据:《寄裳仲谋》。山谷在德平与德州太守书云:“庭坚官局,勉以不擦,幸亲老在都下善眠食,兄弟无他。”而此诗有“我家辇毂下,薪桂放白玉。在官与影俱,衣绽发曲局”。

于此可见,任德平时家人寄居汴京,确属无疑。山谷元丰六年十二月移官德平,元丰八年六、七月间从德平镇奉诏回京任校书郎。若说家属先安顿家中,后旋迁汴京,则于情理不合。因为这一年半中作者根本没有回老家搬迁家属的机会。所以家属未随作者还家、停留途次等候作者。因这件事跟《过家》诗大有关系,所以作了这种考证。历来注此诗时语焉不详之处,庶可明白矣。再从诗境看,“夜闹风陨霜,干叶落成阵”明白是陆地的情景,非舟中应有之景。最后一句“系船三百里”是说家人次于途中的客船离家乡有三百里远,“去梦无一寸”是说自己思极反不能成梦。岑参《春梦》诗云“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山谷反其意而用之,言已与亲人相隔三百里,却不能梦行一寸。造语立意,有异曲同工之妙。诸家注此诗都将“系船三百里”说成作者只身赴官,客船离家已三百里,而“去梦无一寸”则认为是梦中身仍在家中,离家人连一寸远也没有,殊觉牵强。

黄庭坚此诗语语紧健,纯以白描手法出之,而风格高古。洵为五古诗之杰构。

作者简介

黄庭坚

黄庭坚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年间进士。宋哲宗时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因修史“多诬”遭贬。早年以诗文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诗以杜甫为宗,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论,风格奇硬拗涩,开创江西诗派,在宋代影响颇大。又能词。兼擅行书、草书,为“宋四家”之一。有《山谷集》《山谷琴趣外篇》。

参考资料

  • [1]东篱子解译.黄庭坚集全鉴.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