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小侄女寄寄文
正月二十五日,伯伯以果子、弄物,招送寄寄体魄,归大茔之旁。哀哉!
尔生四年,方复本族。既复数月,奄然归无。于鞠育而未深,结悲伤而何极!尔来也何故,去也何缘?念当稚戏之辰,孰测死生之位?时吾赴调京下,移家关中,事故纷纶,光阴迁贸,寄瘗尔骨,五年于兹。白草枯荄,荒途古陌,朝饥谁饱,夜渴谁怜?尔之栖栖,吾有罪矣!今我仲姊,反葬有期。遂迁尔灵,来复先域。平原卜穴,刊石书铭。明知过礼之文,何忍深情所属!
自尔殁后,侄辈数人,竹马玉环,绣襜文褓。堂前阶下,日里风中,弄药争花,纷吾左右。独尔精诚,不知所之。况吾别娶已来,胤绪未立。犹子之义,倍切他人。念往抚存,五情空热。
呜呼!荥水之上,坛山之侧。汝乃曾乃祖,松槚森行;伯姑仲姑,冢坟相接。汝来往于此,勿怖勿惊。华彩衣裳,甘香饮食。汝来受此,无少无多。汝伯祭汝,汝父哭汝,哀哀寄寄,汝知之耶?
作品简介
《祭小侄女寄寄文》是唐代文学家李商隐创作的祭文。这篇祭文可分为两部分:开头至“五情空热”为第一部分,说明迁葬之事,并因久未迁葬对死者表示愧疚;“呜呼”至结尾为第二部分,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慰告。全文字里行间都是真挚深情的自然流露。文章讲究结构、用典、叙述和抒情,充分表现了李商隐祭文“风骨独峻”的艺术风格。
译文注释
译文
正月二十五日,伯伯以果子、弄物(1),招送寄寄(2)体魄(3),归大茔(4)之旁。哀哉!
正月二十五日,伯伯用瓜果、玩具,召唤寄寄的魂魄,回归祖坟之旁。伤心啊!
尔生四年,方复(5)本族(6)。既复数月,奄然归无(7)。于鞠育(8)而未深,结悲伤而何极!尔来也何故,去也何缘?念当稚戏之辰,孰测死生之位?时吾赴调(9)京下,移家关中(10),事故纷纶,光阴迁贸(11),寄瘗(12)尔骨,五年于兹(13)。白草枯荄(14),荒途古陌,朝饥谁饱,夜渴谁怜?尔之栖栖(15),吾有罪矣!今我仲姊(16),反葬有期。遂迁尔灵,来复先域(17)。平原卜穴(18),刊石书铭(19)。明知过礼(20)之文,何忍深情所属(21)!
你出生四年之后,才回到自己的家中。然而仅仅过了几个月,便逝去了。家人养育之情还不是很深,悲伤却已经到了极致!你为什么出生,又为什么死去?怀念你嬉戏的时候,奈何我们却都预测不了生死。那时我在京都等待调补官职,移家到关中,世事纷乱,光阴迁移,在外地寄埋你的遗骨,如今已经五年了。白草萋萋,荒凉的小路上,白天饿了,谁来喂饱你?夜晚渴了,谁来怜爱你?你孤孤寂寂的,我有罪啊!如今我的二姐,已经归返祖坟。于是也把你的魂灵迁葬至此。为你建造墓穴,写文作碑。明明知道这样违反了礼数,奈何实在对你一片疼爱之情。
自尔殁后,侄辈数人,竹马玉环(22),绣襜文褓(23)。堂前阶下,日里风中,弄药(24)争花,纷吾左右。独尔精诚(25),不知所之。况吾别娶(26)已来,胤绪(27)未立。犹子(28)之义,倍切他人。念往抚存,五情(29)空热。
自从你逝去之后,侄子辈的几个人还小,在明月下玩着竹马,穿着绣花的衣服,堂前阶下,日里风中,在我的左右玩耍吵闹。唯独你的灵魂,不知道去了哪里。况且我另娶以来,仍然没有孩子。尤其对你的疼爱,更甚于他人。怀念往昔,抚摸着还在的你的同辈人,空有满腹的深情!
呜呼!荥水(30)之上,坛山(31)之侧。汝乃曾乃祖(32),松槚(33)森行;伯姑(34)仲姑(35),冢坟相接。汝来往于此,勿怖勿惊。华彩衣裳,甘香饮食。汝来受此,无少无多(36)。汝伯祭汝,汝父哭汝,哀哀(37)寄寄,汝知之耶?
唉!荥水之上,坛山之侧。你的祖辈墓旁,松槚成行;你的大姑二姑,坟地相接。你在这里来来往往,不要恐怖惊讶。这些美丽的衣服,好吃的东西你尽管来享用吧。我来祭奠你,你的父亲在哭送你。悲哀啊寄寄,你知道吗?
注释
(1)弄物:儿童的玩具。
(2)寄寄:李商隐弟弟李羲叟的女儿,四岁而夭。
(3)体魄:遗体和魂魄。
(4)大茔:祖坟墓地。
(5)方复:才回到。
(6)本族:父族。
(7)奄然归无:很快死亡。奄,奄忽,急遽的样子。
(8)鞠育:抚养;养育。
(9)赴调:赴京参加外官内任的调选。
(10)关中:此特指京城长安。
(11)迁贸:改换变迁。
(12)瘗:掩埋,埋葬。
(13)于兹:到现在。
(14)荄:草根。
(15)栖栖:不安的样子。
(16)仲姊:二姐,指裴氏姊。她死后寄殡于获嘉,这次也返葬祖坟。
(17)先域:祖先墓地。
(18)卜穴:占卜埋棺的地点。
(19)刊石书铭:刻石碑书写铭文。
(20)过礼:超过礼制的规定。按礼制,幼女不应刊石书铭。
(21)属:连缀,系。
(22)竹马玉环:儿童玩具。
(23)绣襜文褓:绣花的短袄,有纹饰的被子。
(24)弄药:在芍药花边玩耍。
(25)精诚:魂灵。
(26)别娶:另娶。
(27)胤绪:嗣子,儿子。
(28)犹子:侄子辈。《礼记·檀弓》:“兄弟之子,犹子也。”
(29)五情:此指五内,犹内心。
(30)荥水:古水名,旧址在今河南郑州西北,与济水相通。
(31)坛山:古山名,在今河南郑州北。
(32)汝乃曾乃祖:意为你与你的曾祖和祖父在一起。乃,语词。
(33)槚:即楸树,古时通常同松树一起种在坟墓前。
(34)伯姑:大姑母,不详。
(35)仲姑:二姑母,即裴氏姑。
(36)无少无多:不论多少。
(37)哀哀:伤心啊。
创作背景
《祭小侄女寄寄文》这篇文章是唐武宗会昌四年(844年)正月李商隐为营葬侄女寄寄归祖坟而作的祭文。会昌三年(843年)冬季至会昌四年(844年)正月,李商隐将已死而葬在别处的叔父、裴氏姊、侄女寄寄等人的棺木迁葬回荥阳坛山原祖坟,并分别写了祭文,其中一篇祭奠的就是李商隐的一个夭折的小侄女,即李商隐弟弟李羲叟的女儿寄寄。
文学赏析
这篇祭文开头以充满感情的笔调叙述了迁葬的事情,用散文体点明时间,交待祭奠者和祭奠对象,虽属祭文通例,但说“伯伯以果子、弄物,招送寄寄体魄”,便见亲切爱抚,切合双方身份。“归大茔之旁”,点出“归”字,既为下文描绘未归前孤魂栖栖之情作反托,又为末段伏脉。接着以强烈的哀叹转入对寄寄夭折及死后情事的追叙。从这里开始的抒情叙事均用四六骈体。
骈文的显著特点本是大量用典隶事,但这篇文章虽用骈体,但通篇不用一典,只用白描手法叙述小女琐事,情真意切,凄婉动人。如文章在交待迁葬情事之后的痛切抒怀:“尔生四年,方复本族;既复数月,奄然归无。于鞠育而未深,结悲伤而何极!来也何故?去也何缘?念当稚戏之辰,孰测死生之位!”与其他祭文相比,此文对象为一幼女,难以作详尽的叙事。此文贵在点染景物,烘托气氛,对逝者反复致意:“白草枯荄,荒涂古陌,朝饥谁饱?夜渴谁怜?尔之栖栖,吾有罪矣!”怜惜自责之情溢于行墨之外。作者又展开想象,以现实的热闹反衬阴间的冷清,“自尔殁后,侄辈数人,竹马玉环,绣襜文褓,堂前阶下,日里风中,弄药争花,纷吾左右。独尔精诚,不知所之。”低回宛转,怅然系之,涂上一层迷惘彷徨的伤感色彩。
此文通篇既有骈体文字之美,而文风质朴,词采平实,叙事生动,并未显语言之挂碍。抒情与叙事交互成文,或融为一体,显得情文并茂。晚唐骈体争以属对藻饰、隶事用典为能事的创作逆流中,李文讲求形式之美,不废情感之重,体现了晚唐大家的独特魅力。《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说李商隐“骈偶之文,婉约雅饬,于唐人为别格”,此文可为一例。
李商隐“尤善为诔奠之辞”(《旧唐书》本传),他的《奠相国令狐公文》《祭外舅赠司徒公文》《祭裴氏姊文》等都写得很有特色,而这篇《祭小侄女寄寄文》成就尤为突出。这篇文章写作时间距韩愈的《祭十二郎文》约四十年,在基本格式和骈四骊六的句式方面,仍遵循祭文传统,同时又显示出了一些不同于以往的迹象。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周建国 编选.李商隐集[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69-172
- [2]王人恩.古代祭文精华[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3.199-204
- [3]《唐五代文观止》编委会编.唐五代文观止[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5.148-149
- [4]陈振鹏 章培恒.古文鉴赏辞典(上)[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1126-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