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牧

闲中放牛,天连野草,水接平芜。终朝饱玩江山秀,乐以忘忧。

青蒻笠西风渡口,绿蓑衣暮雨沧州。黄昏后,长笛在手,吹破楚天秋。

复制 复制

作品简介

《满庭芳·牧》是元曲作家赵显宏创作的散曲。这首曲子是作者分别描写渔、樵、耕、牧的四支曲中的一首。此曲借指放牧者的生活,表现乐以忘忧、不满现实的情怀,曲中津津乐道田园生活的乐趣。开头描写牧场景色,十分壮阔。紧接着描写放牧时的心情,生动而富有情趣。最后描写放牧生活的悠然自得,表现隐居放牧生活的闲适情绪。全曲形象逼真,景物淡雅秀美,风格飘逸清秀,韵致天然。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闲中放牛,天连野草,水接平芜(3)。终朝饱玩江山秀,乐以忘忧。

闲暇中去放牛,只见青青野草与天际相连,清凉的河水连接着平坦的草原。整天饱览绿水青山的秀丽景色,乐而忘忧。

青蒻笠(4)西风渡口,绿蓑衣暮雨沧州。黄昏后,长笛在手,吹破楚天秋(6)

头戴嫩绿蒲草编织的斗笠,身着碧绿的蓑衣,迎着西风暮雨,守在江边渡口。黄昏后,一支长笛在手,吹起那响遏行云的曲调,笛声回荡在秋天江南的上空。

注释

(1)中吕:宫调名。中吕宫为元曲常用宫调之一。

(2)满庭芳:曲牌名,又名“满庭霜”。北曲入中吕宫,亦入正宫、仙吕宫。

(3)平芜:平坦的草原。芜,丛生的草。

(4)青蒻笠:一作“青箬笠”。青蒻,嫩绿的蒲草。笠,斗笠。

(5)沧洲:指江水之滨,常指隐居之地。

(6)吹破楚天秋:意谓笛声飘荡在秋天江南的上空。楚,指长江中下游一带,此泛指江南。

创作背景

《满庭芳·牧》此曲载于《太平乐府》卷四。赵显宏曾写《满庭芳》组曲四首,分写渔、樵、耕、牧,这支小令为其中的第四首,其具体创作时间未详。

文学赏析

《满庭芳·牧》这支曲子描写了放牧生活的清悠、闲适,表达出隐居生活的逍遥与乐趣。牧人之乐在于他可以到处游动,尽情领略山川之秀美,即“终朝饱玩江山秀”。

“闲中放牛”总领全篇,点出主人公是位农夫,放牧乃是其农闲之事。以下诸句,则写他放牧时的所见所感。“天连野草,水接平芜”,是他眼见之景。境界阔大而清新。“终朝饱玩江山秀,乐以忘忧”,写主人公的内心感受,主人公从早到晚沉浸在对秀丽河山的欣赏之中,为大自然的美景而陶醉,把人世间的一切烦恼全都忘在脑后。

“青蒻笠西风渡口,绿蓑衣暮雨沧州”,是说西风劲吹时戴草笠徜徉于波口,暮雨中披着蓑衣在水滨放牧,言放牧生活的悠然自得。“沧州”,这里暗指牧者是一位隐居之士。“黄昏后,长笛在手,吹破楚天秋”,天色已晚,正是牧人归家的时候,牧人怀着满腔喜悦,吹起响彻云空的曲调。这牧曲搅破了满天秋色,一幅黄昏牧归图至此跃然纸上,隐居放牧生活的闲适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牧人之乐虽然写得淋漓尽致,但在“吹破楚天秋”的长笛声中,仍包含着对社会现实的许多感慨。全曲画面清秀,形象生动,风格飘逸,景物的描写与情感的抒发达到完满的统一。

作者简介

赵显宏

赵显宏

元代散曲作家

赵显宏(生卒年不详),号学村。生平、里籍均无考,约与孙周卿同时。长于散曲,作品中有自写其行迹者,可知其为一终身布素之文人。散曲风格清新朴实,语言通俗流畅。明代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全元散曲》录存其小令二十一首,套数二套。

参考资料

  • [1]隋树森.全元散曲(下)[M].北京.中华书局.1964.1180
  • [2]邓元煊.元曲:彩图版[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20.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