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癸丑春分后雪》是北宋诗人苏轼创作的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表露了贬官对于圣上和权臣的不满和幽怨,抱怨他们耍阴谋迫害善良。
译文注释
译文
雪入(1)春分省(2)见稀(3),半开桃李不胜威(4)。
过了春分后下雪回省来确实少见,半开的桃花也经受不起雪的威力。
应惭落地梅花识(5),却作漫天柳絮飞。
桃花应该惭愧自己见识短浅,只能化作柳絮随风而飞。
不分东君(6)专节物,故将(7)新巧发阴机(8)。
捉摸不定的东方之神本来就是如此,还又巧发阴谋暗设机关摧残桃花。
従今造物(9)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
从今老天爷操纵的阴晴冷暖也难以预料,即使在已经暖和的时候也要准备御寒衣物。
注释
(1)入:过了。
(2)省:回省。
(3)稀:少,少见。
(4)不胜威:经不起(春雪)的威力。
(5)应惭落地梅花识:(桃花)和梅花相比应该惭愧自己见识短浅。
(6)不分东君:不分:不按常规行事,令人难以预料。东君:主宰东方之神,暗指王安石等改革派。
(7)故将:却又。
(8)阴机:阴谋、机关。
(9)造物:创造万物的天神,暗指皇帝。
创作背景
宋神宗赵顼熙宁六年(1073)春分(3月14日)后的一场雪,时苏轼左迁杭州通判。
王安石变法,苏轼被稀里糊涂地卷入了变法,被纳入守旧派中,由于新旧两种势力的激烈争斗,变法运动就演成了党派之间的群斗,甚至发展到诬陷攻击、栽赃陷害的程度。苏轼清醒地看到,如果继续这样混战下去,必将重蹈庆历覆辙,于是主动上书朝廷,要求贬官杭州,这当然也是新派求之不得的事情。在熙宁三年,苏轼便出任了杭州通判。
文学赏析
《癸丑春分后雪》全文透露了此次贬官对皇帝的不满和幽怨,抱怨当权者们耍阴谋陷害忠良。
这首诗是苏轼在宋神宗赵顼熙宁六年(1073)出任杭州通判时写的一首感事诗。
前四句就事论事,并不旁及别的事物。后四句就开始借题发挥了:“不分东君专节物”“不分”说出不按常规行事。“东君”即主宰东方之神。按照阴阳五行的说法,东方,青色,属木,主生长。此处有暗指改革派,王安石等掌有权柄的朝臣的意思。“故将新巧发阴机”暗含改革派图谋陷害苏轼的意思。“从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造物操纵的阴晴冷暖难以预料,即使在已经很暖和的时候也要准备御寒衣物。
后四句中先是指责“不分东君”可以理解为王安石等执政者,那么“造物”是抱怨主政的宋神宗无疑,隐隐暴露出一个贬官对于圣上的不满和幽怨。《癸丑春分后雪》全诗这种不满情绪在字里行间的流露也给苏轼日后的“乌台诗案”埋下更大不幸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