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柳丝长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

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更漏子·柳丝长》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词作。此词所写的是一位女子长夜闻更漏声而触发的相思与惆怅。上阕围绕“漏声”写相思中的女子对外界的种种感受和印象;下阕承上,转写主人公的居处环境。全词以具体的物象反映思妇寂寞凄凉的心理状态和深沉细腻的感情世界,运用暗示的手法,造成含蓄的效果。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1)迢递(2)

柳丝长,春雨细,花墙外更漏一声接一声,打破深夜的静寂。

塞雁(3),起城乌(4)画屏(5)金鹧鸪(6)

惊飞塞上群雁,唤醒城头乌啼,只有画屏上的鹧鸪默默无语。

香雾薄,透(7)幕,惆怅(8)谢家池阁(9)

薄薄的夜雾带着花香,轻轻地漫过帘幕里,缠绵如谢家姑娘的思绪。

红烛背(10),绣帘垂,梦(11)君不知。

红烛的光在渐渐地暗淡,绣帘静静地垂落在地,君不知,夜夜长梦与君相聚。

注释

(1)漏声:漏壶滴漏声。一说指雨声。

(2)迢递:遥远。

(3)塞雁:北雁,春来北飞。

(4)城乌:城头上的乌鸦。城,一作“寒”。

(5)画屏:有图饰品的屏风,为女主人公居室中的摆设。

(6)金鹧鸪:金线绣成的鹧鸪,可能绣在屏风上,也可能是绣在衣服上的。

(7)帘:一作“重”。

(8)惆怅:失意烦恼。惆,一作“怊”。

(9)谢家池阁:泛指美丽的少妇之家,此处借指女主人公的住处。一作“谢池家阁”。

(10)红烛背:背向红烛;一说以物遮住红烛,使其光线不向人直射。

(11)长:一作“残”。

创作背景

《更漏子》写夜间情事,即所谓的夜曲。一般认为这首词是温庭筠的一首代言体作品,是为表现一位女子在春雨之夜对远人的相思而创作的。其具体创作时间未得确证。而彊村本《尊前集》注此词“大石调刻李王作”,认为是南唐后主李煜所作。

文学赏析

《更漏子·柳丝长》这首词表现了一个思妇长夜闻更漏而触发的愁苦思恋以及她的孤寂境遇。

上片写室外之景,全都围绕“漏声”来写。首三句描写春雨绵绵洒在柳丝上,洒在花木丛中的情形。独处空闺的人是敏感的。外界的事物很容易触动其心绪,何况是在万籁俱寂的春夜。因此,当她听到从花木上掉下来的雨滴之声,犹误以为是远方传来的计时漏声。可以想象,女主人公由于对远人的眷念时刻萦系在心,无法释然。故而心绪不宁,度日如年。那雨滴之声就像是放大了的漏声,对她来讲就格外地刺耳。柳丝、春雨等本是浓丽之景。但在这里只是用来暗示女主人公凄凉的心境,增强对比的效果。“惊塞雁”三句则进一步渲染思妇的这种心理感觉。别说人忍受不了这夜雨之声的侵扰,就算物也难免受到影响。在思妇的想象中,即使征塞之大雁,宿城之乌鸦,甚至是画屏上之鹧鸪也必定会闻声而惊起,不安地抖动其翅翼。这几句是移情于物的写法,以惊飞的鸟来暗示思妇不安的心情。“画屏金鹧鸪”,由室外移至室内,由听觉变成了视觉,描写静止的鹧鸪慢慢变得灵动起来,这种错觉正好衬出思妇胸中难言之痛苦。

下片描写思妇所居之室内情形。在兰室之内,炉香即将燃尽,香雾渐渐消散,但却依然能透过层层的帷帐。在这样精致雅洁的环境里,女主人公的心态却只能以“惆怅”两字来概括,可见其凄苦。这些如“谢家池阁”的华堂美室曾经是女主人公与离人共同欢乐的地方。现今独自居住,物是人非,故其心理感觉就迥然不同。“红烛背”三句则进一步描绘了在这孤寐无伴的夜晚,百无聊赖的环境下女主人公之情状。这可以理解为女主人公在惆怅索寞中黯然入梦,也可以理解为她的心理独白。长夜相思,寂寞惆怅,在意绪索寞中不得不背对红烛,低垂绣帘,想借寻梦来暂解惆怅,稍慰相思。但转而又想,所思者可能也一样在异地夜雨闻漏,耿耿不眠。恐怕自己的相思乃至长梦对方根本不知情。“梦长君不知”是一种可悲可叹的情景,怨怅中含无限低徊之意,显得特别蕴藉深厚。

全词用暗示的手法,造成含蓄的效果,思妇寂寞凄凉的心理状态,深沉细腻的感情世界,几乎都是从具体的物象中反映出来的。

作者简介

温庭筠

温庭筠

唐代诗人、词人

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温八吟”之称。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并称“温韦”。后人辑有《温飞卿集笺注》等。

参考资料

  • [1]徐国良 方红芹 注析.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6-7
  • [2]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167
  • [3]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19-20
  • [4]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24-27
  • [5]顾农 徐侠.中国历代名家流派词传·花间派词传.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