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是唐代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该诗是一首写严武等人过访诗人家宴乐场景的诗篇。首联写诗人隐居的家中藏书丰富,传达出诗人博学和高洁的情操;颔联用典,前一句写用葵菜招待尊贵的宾客,后一句用王徽之看竹的典故,表现了诗人不同凡俗的审美意趣,传达出严武等访客与诗人自己高尚的隐者情操。颈联写景,尾联抒情,表达了安贫乐道、珍惜年华的豁达情怀。全诗清淡精致,自然活拨。
译文注释
译文
松菊荒三径(3),图书共五车(4)。
寒舍僻静,很少有人来访,家里也只有几卷旧书。
烹葵(5)邀(6)上客(7),看竹(8)到贫家(9)。
唯有清茶淡饭来款待各位好友,欢迎各位好友来访我家,请随意走动。
鹊乳(10)先(11)春草,莺啼(12)过(13)落花。
鹊鸟孵卵,在春草发芽之前,黄莺啼叫,在春花凋落之后。
自怜黄发(14)暮,一倍(15)惜年华(16)。
在那感叹已进入暮年,但仍然会加倍珍惜时光。
注释
(1)严少尹:即严武(726年—765年),字季鹰,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唐朝中期名将、诗人,中书侍郎严挺之之子。少尹,官名,唐代都府置府尹一人,少尹二人。
(2)见过:来访。
(3)松菊荒三径: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后常用“三径”指隐居。三径,庭园中的小路。
(4)五车:形容藏书丰富。《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5)葵:植物名,又称“冬葵”,古代的一种蔬菜。
(6)邀:款待。
(7)上客:贵客,指严少尹与诸公。
(8)看竹:指来访。用晋人王徽之典。王徽之,王羲之之子,爱竹,常说“不可一日无此君”,见人家有竹,就去观赏。
(9)贫家:作者对自己家的谦称。
(10)鹊乳:孵化小鹊。
(11)先:在……之前。
(12)莺啼:黄莺啼叫。
(13)过:在……之后。
(14)黄发:指年老。老年人头发由黑变黄而渐白。
(15)一倍:加倍。
(16)年华:光阴。
创作背景
《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该诗作于乾元元年(758)春末,时诗人王维被免于任伪职罪之后,复官之前,在家闲居。经历安史之乱中陷贼、被迫接受伪职和两京收复后入狱的打击,诗人的思想感情很复杂,处于出与处的矛盾之中,该诗即为此种思想情绪的流露。
文学赏析
《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该诗首句引用典故。西汉王莽专权时,兖州刺史蒋诩不愿同流合污,于是辞官回乡,在所住的院中开了三条小路,只与当时志趣相投的好友求仲、羊仲来往。陶渊明在写《归去来兮辞》,化用此事而写出“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诗人在这里一语双关,既用“三径”写出了诗人隐居的事实,也同时向来访者表示:你们都是我志趣相投的朋友。松、菊在古代都是志向高洁的象征,用在这里非常贴切。一个“荒”字,既说明松、菊的茂盛,也说明来客稀少,更说明诗人独处的生活——“图书共五车”,有很多书可读,并不寂寞。
颔联“烹葵邀上客,看竹到贫家。”两句写了两个场景,一个是诗人自己,因有朋友前来非常高兴,忙着煮菜做饭招待贵宾;另一个是来访的贵宾们,在院里随意走动,欣赏院里的景色。“看竹”的竹,只是一种代称,代指院里各种植物,但因竹与松、菊一样,是君子志向的象征,所以特意点出来。该诗前二联,符合“见过”所要表达的客套话。
颈联“鹊乳先春草,莺啼过落花”二句,却耐人寻味,别有深意,需要于象外味外求。该联最是味外有味,历来受到好评。该二句触景生情,寓情于景,以景及人,以物喻已。古人云:“五六起下意,言鹊乳甫先春草,莺啼倏过落花,此年华之所以可惜也。分明有‘甫’‘倏’二字在句内,名缩脉句。‘过’谓历其时,非历其地。”鹊乳,春草未生而乳,以为“先”;莺啼,花开已落而啼,谓其“过”。诗之“先”“过”二字,妙不可言,具有非常强烈的时间感。鹊乳甫先春草而喻生,莺啼倏过落花而喻息,极其普通而为人所不经意的自然物象,却寓于生灭有无的禅理。鹊乳与莺啼相对,春草与落花同举,既是进行时,又是过去时,诗人的惜春之心与自怜之意深藏不露。而从结构上看,此联承上启下,前后映带,自然引发了尾联的慨叹。
尾联,意格凸显,此二句显然是有针对性的,是一种答词。肯定是严少尹与诸公们来访时说了点什么慰问的话,而让王维有此“一倍惜年华”之语。故结处答其意,言自怜暮景。如此写法,省却了许多非诗的交代,诗至篇末,才算明点了“见过”之题。 整体来看,该诗写隐者家境之清贫,心境之清闲,显得清新自然又轻快活泼。虽州府少尹过访,也只是烹葵看竹,时值晚春,人届暮年,又特别珍爱光阴,故结语“一倍惜年华”以收束全篇,表达出有避世之心而无厌生之意。“鹊乳”以迎春,“莺啼”以送春,春来春去,写时光流转之飞速,更见年华之值得珍惜。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王志清撰.《王维诗选》.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04.第206页
- [2]钱文辉著.《唐代山水田园诗传》.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09.第131页
- [3]周振甫.《唐诗宋词元曲全集 全唐诗 第3册》.合肥.黄山书社.1999.第892页
- [4]孙建军,陈彦田主编;于念等撰稿.《全唐诗选注》.北京.线装书局.2002.01.第88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