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灯檠歌

长檠八尺空自长,短檠二尺便且光。

黄帘绿幕朱户闭,风露气入秋堂凉。

裁衣寄远泪眼暗,搔头频挑移近床。

太学儒生东鲁客,二十辞家来射策。

夜书细字缀语言,两目眵昏头雪白。

此时提携当案前,看书到晓那能眠。

一朝富贵还自恣,长檠高张照珠翠。

吁嗟世事无不然,墙角君看短檠弃。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短灯檠歌》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首句先写长檠,以宾写主,以长檠无用托短檠有用;接四句逐步深入,写短檠可以近床裁衣,寄远怀人;又接六句,写短檠可以提置案前,攻书习文,射策取第;最后以长檠高张,短檠被弃为慨,惊叹世态炎凉。此诗全用比兴,构思巧妙,结制缜密;是立意好,兴趣深,写法奇,一脉贯通的好诗。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长檠八尺空自长,短檠二尺便且光(1)

长长的檠架长达八尺,但也徒自没用,短的灯架虽然只有二尺长,却又方便又明亮。

黄帘绿幕朱户(2)闭,风露气入秋堂凉。

黄色的窗帘、绿色的帷幕、朱红的大门,夜晚到来时都已关闭,秋风冷露进人堂屋,带来阵阵凉气。

裁衣寄远泪眼暗,搔头(3)频挑移近床。

少妇为远方的丈夫制衣,泪眼昏暗,不断地用玉簪挑亮灯芯并靠近床前。

太学儒生东鲁(4)客,二十辞家来射策(5)

她的丈夫是在太学里读书的儒生,二十岁就离开家乡东鲁到京城来应试。

夜书细字缀语言(6),两目(7)昏头雪白。

每天读书到深夜,用很小的字来撰写文章,两只眼睛累得昏花,头顶上也是白发丛生。

此时提携当案前,看书到晓那能眠。

那时候他也举着二尺的灯檠在案前,一直看书到天亮也不睡觉。

一朝富贵还自恣(8),长檠高张照珠翠(9)

一旦功名富贵到手,他就恣情享乐,家中长檠高高地架着,照亮了满身珠翠的美人。

吁嗟(10)世事无不然,墙角君看短檠弃。

令人感叹的是人间的事情无不如此,请你看看那丢弃在墙角的短灯檠吧!

注释

(1)便且光:使用方便而又灯光明亮。

(2)朱户:红色的大门。古代王侯贵族住宅大门漆成红色以示尊贵,所以“朱门”又是贵族邸宅的代称。

(3)搔头:即玉响,古时女子首饰。

(4)东鲁:山东。

(5)射策:汉代取士方法之一。主试者提出问题,书之于策,分为甲乙科,应试者任取其中的题目进行解答,按题目的难易及回答结果而分优劣。此指科举考试。

(6)缀语言:缀, 联缀。缀语言,即写文章。

(7)眵:即俗语所谓“眼屎”。

(8)还自恣:还,立即,马上。自恣,放纵自娱,任情享乐。

(9)珠翠:指美人。珠翠为女子佩带的饰物,所以用之代指美人。

(10)吁嗟:叹词,表示感叹。

创作背景

《短灯檠歌》这首诗当是元和七年(812) 春,时韩愈由江陵入京,担任任国子博士,诗人依据太学儒生夜间短灯苦读的实况为依据,为太学儒生“东鲁客”写下了这首诗。

文学赏析

《短灯檠歌》这首诗写太学儒生短灯(小灯)夜间苦读情态,诗大约有太学生读书生活的实况作依据,形象历历可见。韩愈对自已的学生,一方面是热情关怀,另一方面是深切勉励,谆谆教诲,有如自己便是一盏“此时提携当案前”为太学儒生燃烧照明的“短灯檠”。

诗中一个重要内容是“八尺长檠”(豪华高灯)与二尺短檠”(太学生所用小灯)的对比,诗首尾俱咏此。开首就道“长檠八尺空自长,短檠二尺便且光”,联系诗“一朝富贵还自恣,长檠高张照珠翠”句,可知“空自长”指富贵人家恣纵淫乐的空虚生活。诗人否定这种生活,“吁嗟世事无不然”!可叹世上苦心追求这种生活的人还有的是。所以诗人觉得有必要对学生来一番剖析,应以“短檠二尺便且光”自豪,傲对“长檠八尺空自长”。自甘淡泊勤奋,而且非仅一时,而是一世。长短灯檠是一种人生态度的对比象征。

中间部分自“黄帘绿幕朱户闭”至“看书到晓哪能眠”共十句,写太学生挑灯苦读彻夜不眠。已是深秋季节,因为路途遥远,家中寄来的冬衣尚未到,只好忍寒。诗中特写一位“东鲁儒生”,可能是韩愈所赏识的勤奋好学而多才的年轻人,来国子监就读准备应礼部会试。他与短灯檠为伴, “夜书细字缀语言,两目眵昏头雪白,”二十岁已满头白发,“此时提携当案前,看书到晓那能眠”?将短灯移近,又是写又是读,奋战不已。看着这有为的青年,韩愈赞赏同情,又不免有点隐忧,怕青年一旦飞黄腾达便抛弃了艰苦勤奋的好作风。所以末四句便特别提醒青年人:永远别忘了墙角的二尺短灯檠。

韩愈此时年逾不惑,已走了其人生之旅的大部路程。此次由职方员外郎重调国子博士,乃是降低职位,但他心无怨尤烦躁之情,读此《短灯檠歌》可知。一位忠诚职守的老教授、甘为学生照明路途的“短灯檠”的形容跃然纸上。大言之,“短灯檠”精神可说是韩的一种人生志向,非仅为对青年的期望。

作者简介

韩愈

韩愈

唐代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贞元八年(792年)进士。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