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菩萨蛮·西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上片先写天意留客,接着说离情再经过一夜的酝酿和蓄积,会变得更深更浓,会把人“愁”死,将离情推向了纵深;下片转换角度,写动人的送别场景,场面庄严,感人,把离情推向了高潮,也暗含着对陈襄流惠于民的赞颂。全词无一处直接抒写离愁,又无处不渗透了浓重的离情别绪,艺术视角独特,笔法出奇制胜。
译文注释
译文
秋风湖上萧萧(1)雨。使君(2)欲去还留住。今日漫(3)留君。明朝(4)愁杀人。
秋风徐徐,湖上风雨潇潇,你刚想启程,又被雨留住。今日枉自留你,明天我会十分忧愁。
佳人(5)千点泪。洒向长河水。不用敛双蛾(6)。路人(7)啼更多。
送行的佳人们的千滴泪,一起洒向钱塘江水。不用为分别而愁苦,你不见路上还有更多的人在洒泪相别。
注释
(1)萧萧:同潇潇,形容风雨急骤。
(2)使君:汉代对太守或刺史的称呼,这里借指送别的对象陈襄。
(3)漫:枉,徒然。
(4)朝:早晨
(5)佳人:美女,指宫妓。
(6)敛双蛾:即皱眉,此处指流泪。
(7)路人:指站立在路旁送别陈襄的杭州百姓。
创作背景
《菩萨蛮·西湖》此词当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八月。其时陈襄罢杭州知州任,将赴应天府(今河南商丘)任知府,苏轼在西湖送别陈襄,作此词。
文学赏析
上片先写天意留客。“秋风湖上萧萧雨,使君欲去还留住。”西湖上的晴雨变化是常见的现象,离任的太守陈襄将要远行,却被风雨留住。这是天从人意的美事,老天爷仿佛被送别的人们所感动,所以才特意以“萧萧雨”“留住”客人,满足了大家的心愿,这是老天有情。接下来苏轼笔锋陡然一转,“今日漫留君,明朝愁杀人。”为何这样写。接下去苏轼又把笔锋收回来,申述了一个使人信服的理由,“明朝愁杀人”原来是离情再经过一夜的酝酿和蓄积,会变得更深更浓,到明天送别时一下子爆发出来,会把人“愁”死的!可见老天有情,人更有情。经过这一纵一擒,心理上或情感上的回旋跌宕,苏轼将离情推向了纵深。
下片转换角度,写动人的送别场景。“佳人千点泪,洒向长河水。”这两句写“佳人”泣别,“佳人”是指送别陈襄的一群官妓,同“长河水”联系起来,一方面是由于陈襄乘官船,从水程赴任,另一方面暗用了江淹《别赋》中的词语,“怨复怨兮远山曲,去复去兮长河水。” “佳人”泣别是情重怨深的表现,这就把离情推向了一个高潮。“不用敛双蛾,路人啼更多。”这两句又峰回路转,别开境界。苏轼像是对“佳人”们说,你们还是收住眼泪吧,且看站立在大路两旁的杭州百姓,他们哭得比你们还要伤心呢!广大百姓自愿前来送别一位离任的地方官,尽情挥洒泪水,离别场面庄严、感人。可以说,这是百姓对一位官员的最高褒奖。苏轼这样写,非溢美之辞。是苏轼从侧面写出了陈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绩,在把离情推向极顶的同时,也暗含着对陈襄流惠于民的赞颂。
《菩萨蛮·西湖》全词无一处直接抒写苏轼自己当前的离愁,苏轼仅仅是一个旁观者而已。但又无处不渗透了苏轼浓重的离情别绪。苏轼在对实际生活观察和体验的基础上,选取了独特的艺术视角,出奇制胜,使人感到耳目一新。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徐康铭.儿童读唐宋词图绘.长沙.湖南地图出版社.1993.89
- [2]马 玮.中国古典诗词名家菁华赏析·苏轼诗词赏析.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24
- [3]朱靖华 饶学刚 王文龙.苏轼词新释辑评(上).北京.中国书店.2007.22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