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美吟·明妃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明妃》出自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著小说《红楼梦》,是一首七言绝句,在小说中由林黛玉所作。诗的前半首是对明妃遭遇的哀叹,后半首表达了对汉元帝做法的不满。这首诗借咏叹明妃的命运,表达了黛玉对爱情婚姻方面受人操控、不能自主的苦恼。这首诗舍弃史书记载,借用了《西京杂记》记载的关于明妃的不幸传说,使全诗充满了愤慨之情。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绝艳惊人出汉宫(1),红颜命薄古今同。

艳丽惊人的王昭君远嫁匈奴离开汉宫,年轻貌美的女子多是薄命人古今相同。

君王(3)纵使轻颜色(4)予夺权何畀画工(5)

汉元帝即使不重视女子的美丽。为什么把决定的权力交给画工?

注释

(1)出汉宫:指昭君出塞和亲事,远嫁匈奴。

(2)红颜薄命:年轻貌美的女子命运不好。戚序本作“薄面”,庚辰本(此回据程高系统本抄配)作”命薄“,这里从列藏本。

(3)君王:指汉元帝。

(4)轻颜色:是说不看重女子的美丽。

(5)予夺权何畀画工:为什么把决定权交给画工呢?予:赐予、加宠。夺:剥夺、弃置。畀(bì):给。

创作背景

曹雪芹将《明妃》写在了《红楼梦》第六十四回,是小说人物林黛玉所作。这一时期,贾府里已经呈现出了种种危机,“声威赫赫”的贾府,已是江河日下,濒临崩溃。而封建贵族阶级叛逆者林黛玉的思想,处处同封建正统思想格格不入。她的叛逆行动,同贾府的统治秩序和家世利益,直接冲突。贾府的卫道者们逐渐撕下了笼罩在家族骨肉关系之上的温情脉脉的纱幕,对她的冷淡与孤立也随之而加深,这虽然未能迫使她俯首屈从,却使她精神苦闷,感情抑郁,而又骨鲠在喉,无处倾吐。于是她便借《明妃》这首诗言志,自我悲叹,以抒发早已郁积在内心的愤懑和理想。

文学赏析

《明妃》这首诗是《红楼梦》中林黛玉惜“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的寄慨之作。林黛玉自谓:“曾见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终身遭际令人可欣、可羡、可悲、可叹者甚多,……胡乱凑几首诗,以寄感慨。”恰好被贾宝玉翻见,将这组诗题为《五美吟》。《五美吟·明妃》就是其中之一。

组诗中所写的人事其实并非都据史实。如东施效颦出自《庄子》,带有寓言性质;《西京杂记》中所写王昭君不肯贿赂画工以致不为汉元帝所知而被诏使出塞的情节只是传说;至于出自《虬髯客传》的红拂形象则更经传奇作者的艺术加工。

这首诗中的议论原本是借古讽今,为现实感受而发。林黛玉讥刺汉元帝大权旁落,听命于画工,表现了她自己不肯听人摆布的独立性格。

诗中所咏与小说情节的某种照应关系,这是可以研究的问题。《五美吟》写的都是关于死亡或别离的内容,有的还涉及事败或者获罪被拘系,这就不是偶然的了。在现存材料很少的条件下,要确切地阐明作者的意图还是不容易的。在《红楼梦》戚序本与甲辰本上有一条早期批语说:“《五美吟》与后《十独吟》对照。”《十独吟》在后四十回续书中没有,当是已散失的后半部原稿中薛宝钗或史湘云所写的诗。从诗题看,大概是借古史上十个独处的女子如寡妇、弃妇、尼姑和离别丈夫的妇女等的愁怨,来写书中人物的现实感触的。所谓“对照”当也不仅仅限指诗题。

作者简介

曹雪芹

曹雪芹

清朝小说家、诗人、画家

曹雪芹(1715—1763),名沾,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祖父曹寅官至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雍正初年,曹家家道中落,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一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死后遗留《红楼梦》前八十回稿子。另有《废艺斋集稿》。

参考资料

  • [1]玉乃球.红楼梦诗词鉴赏[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9.257-259
  • [2]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全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