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侃惜谷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

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侃大怒诘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

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陶侃(1)(2)(3)游,见人(4)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5)?”

陶侃曾经外出游玩,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还未成熟的稻穗,陶侃问:“你为什么用这个呢?”

(6):“行道所见,聊取之耳(7)。”

那人说:“我走在路上看见的,姑且取来玩玩罢了。”

侃大怒诘曰:“汝既不田(8),而戏贼人稻(9)!”

陶侃非常生气地说:“你既然不种田,还随意戏弄别人的庄稼!”

执而鞭之(10)是以(11)百姓勤于农植(12),家(13)(14)

于是把那人抓住用鞭子抽打。因此老百姓都勤恳地耕地,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注释

(1)陶侃:史称陶侃为荆州刺史,在所辖的长江中游地区,甚至“道不拾遗”。这显然与他的爱惜民力,重视生产有关。

(2)尝:曾经。

(3)出:外出。

(4)持:拿着。

(5)何为:即“为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指干什么。

(6)云:说。

(7)聊取之耳:随便取来玩玩罢了。聊:姑且。耳:罢了。

(8)汝既不田:你既不努力种田。汝:你。不田:不种田。田:名词作动词,种田。

(9)戏贼人稻:为了游戏破坏农民的庄稼。贼:毁害,毁坏,损害,伤害。

(10)执而鞭之:而,表转折。执:抓住。鞭:名词作动词,抽打。

(11)是以:因此。

(12)勤于农植:即“于农植勤”,对农业肯下苦力。

(13)给:富裕。

(14)足:丰足。

道理

《陶侃惜谷》这个故事体现了陶侃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正直、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保护农民利益的品质。

节俭是中华名族的优良传统。珍惜劳动果实,则是农民辛勤劳动的尊重。陶侃用他的实际行动传承了这一美德,并因此换来了一方百姓的丰衣足食。作为青少年,我们更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应该珍惜粮食。

作者对陶侃态度是赞扬,表现了陶侃爱民如子,珍惜粮食和人民的劳动成果,正直的特点。

本文表现了陶侃怎样的思想品格?

答:本文表现了陶侃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关心爱护农民的思想品格。

作者简介

司马光

司马光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湅水乡人,世称湅水先生。宝元进士。宋仁宗末期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神宗即位,擢翰林学士,反对王安石变法,出知永兴军,不久调任西京御史台。哲宗即位,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主持朝政,废除新法。任宰相八个月后病死。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撰有《资治通鉴》,另有《司马文正公文集》《稽古录》等。